“小长假期间,每天的游客都近万人次,几个停车场都是满满的!”近日,笔者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看到,旅游大巴一辆接着一辆,从杭州返乡开农家乐的叶小平兴奋地说:“来不及换桌子,客人吃得满意,玩的开心,自己就特别有干劲!”据了解,清明小长假期间,开化各地游客爆棚,三天共接待游客 17.53万人次,同比增长5.1%,旅游收入共1256.6万元,同比增长14.75%。
无独有偶,小长假前一天,衢州共摘得全省“2018浙江旅游总评榜”中七项大奖,其中开化就获得了四项,分别是“年度旅游发展十佳县(市、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年度文旅融合示范景区、徐谷青获评年度新锐旅游人物和旅游平台建设‘旅游+’创新奖。其中“十佳旅游发展县”已不是第一次获得此殊荣,早在2014年,开化就荣登全省十佳县之一。
“我们没有名山大川,但我们一直努力在全域旅游上下功夫,让全县处处是花园、处处是景点。”开化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汪佳介绍,近年来,开化县抢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机遇,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全力推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力推行龙头带动、典型示范、全面开花的“1+X”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战略规划“一张图”、资源配置“一本账”、治理服务“一张网”和工作安排“一盘棋”,推动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现全域布局、全面融合、全民参与、全新发展。
从最源头的里秧田、龙门到芹江畔的花千谷、金星村,从亲水嬉戏的金溪桃韵到漫山金花的七彩长虹,从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古村霞山到红高梁小镇大溪边……短短几年时间,全县共创建1家5A、2家4A、9家3A国家级景区以及省A级景区村130余个,让一代代开化人守护出的青山绿水,真正插上旅游的翅膀幻化成了“金山银山”,看到实效得到了实惠。齐溪镇龙门村10年前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近来年在村两委一帮人的带领下,破解了村里缺资金、缺人才、缺项目的瓶劲,通过村里开办旅游公司+农户参与入股+外来资本注入+管理团队入驻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振兴的短板,较好地驶入良性发展快车道。2018年龙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2.18万元,村集体收入103万元。
“全域旅游是生态之路的强大引挚,是大花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化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金树明说,特别是自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以来,开化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处处是风景、时时可旅游、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受益”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建设提升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域旅游导览系统、通景公路、自驾游基地等项目,不断完善提升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科技等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培育“旅游+”、“ +旅游”特色休闲旅游业态,满足广大游客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需求。“每年油菜花期间,就是我们农家乐生意最好的季节,每天都忙到晚上十点左右。”全域创建成功国家4A级景区的七彩长虹景区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的领跑者之一,位于这个乡长台回山的艳艳农家乐业主夏素英说,油菜花这一个月家里就有12万元收入,比以前在城里打工轻松多了。
“开化是个好地方!每次来开化都有大变化!”吕德郎曾在开化工作过多年,退休后在杭州生活,每年都会组织一批朋友来他工作过的地方走走看看。他说,开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生态之路”,现在不仅空气好、水好,吃的玩的也是城里人稀罕的,开化美食在杭州就十分让市民喜爱。在“旅游+”和“+旅游”的双重作用下,开化的“两山”转化通道依然初现曙光。,随着全域旅游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花之旅、水之旅、茶之旅、红色之旅、摄影之旅、美食之旅”等多条美丽乡村特色线路深受长三角地区旅行社欢迎,全县旅游人次、旅游收入连续 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过去一年这个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9.8%,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