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巨化,生机勃勃,合欢花盛开。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有机合成方向首席科研员叶立峰的科研事业也如鲜花一样,迎来了绽放的季节。
“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同事们的通力合作,离不开企业为我搭建的良好平台。”在收获了浙江省劳动模范的荣誉后,叶立峰谈起自己的成绩,始终低调而务实。从事科研工作25年,压力与责任鞭策着他不断前行。
活学活用持之以恒
1994年,叶立峰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巨化从事含氟精细化学品、药物中间体合成领域研究,开始与实验室打交道。在第一年实习期,叶立峰参加了一个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的中试项目。由于设备比较简陋,没有流量计和计量泵,导致流量在整个滴加过程中发生变化引起较大的试验误差。“准确的试验数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无论如何也必须确保数据准确。”心中铆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叶立峰仔细观察了整个试验过程,想起课本中学到的恒压原理,于是便自己研究,制作了一个类似医院吊瓶的连续滴加恒压装置,确保了整个滴加过程中液位差的恒定,消除了误差。如何做到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提高生产精度和效率,这是叶立峰从中学到的第一课。
生活中的叶立峰斯斯文文,笑起来很腼腆,但一旦投入到工作中,他身上就散发着一股狠劲,一种面对困境不抱怨,面对难题不服输的韧劲。
有一次他主持开发的项目需要用到高压釜,每做一次试验,都要重复一次开釜、清洗、投料、关釜、试压步骤,这是一个非常枯燥而又烦琐的体力活,然而他却干得一丝不苟。为了得到合格产品,加班加点坚持试验,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在经历了上百次试验后成功实现了产品与副产物的有效分离,顺利完成攻关项目。
“化工生产不是儿戏,需要在源头把好安全质量环保关。”当很多人将空余时间用在刷朋友圈时,叶立峰却利用一切时间研究国内外最新文献,扩充知识面,做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在设计工艺路线时,他总是习惯再三比对,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工艺提质增效,减少“三废”产生量。因此,领导总是放心地将一些科研重任交给他。
25年来,叶立峰总是以“宁可创新而失败,勿求跟随而成功”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参与解决了许多重大项目的技术难关,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他先后在氟化工领域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6篇;作为课题组长完成农药中间体二氟乙酸乙酯合成技术开发,实现产业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叶立峰还利用创新技术合成了一种含氟、溴的新化学物质,项目获得浙江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身体力行勇攀高峰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作为技术中心第一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巨化集团专门成立了叶立峰专家工作室。
叶立峰坦言起初并不适应。每次试验前,他都会再三叮嘱团队成员做足准备,查阅资料、设计工艺、调整路线等等。而当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会第一时间调整好心态,鼓励大家不泄气。自己多干一些,自己多承担一些……不擅言辞的叶立峰用行动身体力行,为团队成员作表率。“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干,每每看见试验失败后的叶工开始整理资料、总结原因、重新开始,我们才更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不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气馁?”工作室的成员小刘感慨道。
在团队里,组长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我不是全才,我也有薄弱的领域,只有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才能真正做好科研项目。”叶立峰说道。在团队科研项目遇见瓶颈时,他喜欢召集团队成员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探讨问题,这样不仅能锻炼团队成员的思考能力,更能够集各家所长,想到最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久而久之,叶立峰从一名“决策者”身份转换为了“掌舵者”。“我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把好方向和技术支持,研发项目怎么做、如何做,问题怎么解决,更多的是要依靠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徐嘉胤 江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