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轮换,时代在前进。穿过历史的尘烟,那一张张面孔犹如一道道脉络记载着一段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过往,总是值得让人回味。
“我的丈夫他是孤儿,16岁就到上海汽车学校读书……”
说话的老人叫刘玉兰,今年79岁。她的丈夫叫周能儒(原名周光严),曾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后,周能儒成了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他所在的连队主要负责为部队运输大炮。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后方运输线是另外一个战场。那里的战斗,其残酷程度绝不亚于前方战场。
老人说丈夫和战友们不仅遭受炮弹的狂轰滥炸,还面临地雷的“死亡威胁”:“后来(路上)很多都是地雷,老周讲你们跟着我轮胎印走。第二辆车子压到地雷,一车人都没有了。一个连队只剩下四个人回家,都牺牲了……”事情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每每回忆起这些时,老人的心情异常沉重。
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周能儒和战友们依旧保持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我们打仗不怕苦,不怕牺牲。今天牺牲,今天还要唱歌的。”
1960年,周能儒从部队转业来到开化,定居在金星村。
“部队转业的时候,给他一封信,就是告诉他,如果以后要打仗,随时回来。我老周说,随时都可以,就讲一句话,只要祖国需要他。”
这是周能儒向祖国许下的庄严承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国家建设得这么好,大家都非常高兴,不愁吃不愁穿,好几个国家都在向我们国家学习。”欢快的言语饱含老人对党和祖国的深深祝福与感恩。
沐浴着党的春风,金星村成了乡村旅游热门地和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鳞次栉比的浙派民居,闲适优雅的生态院落,构成了金星村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