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代言,南孔文脉多了一张青春的面孔——来自孔氏南宗家庙纪念品的独白

时间:2019-09-27 16:19:34 | 来源:中国网衢州

首页>祭孔要闻>

2000年7月1日,孔氏南宗家庙正式向游人开放。参观者花10元钱购买门票后,会得到袖珍《论语》(上册或下册)半部,它令人联想起“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这可以被视为孔氏南宗家庙设计和制作的首件文创产品。

让优秀传统文化灵活地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时尚而又富含文化基因的文创产品。19年来,越来越多文创产品的涌现,正在让孔氏南宗家庙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年轻姿态“活”在当下,并给了这一古老的家庙更为青春的面孔。而在近日举办的孔氏南宗家庙纪念品展览上,它们“开口说话”了。

将在今年“祭孔典礼”后推出的新版书签,被寄予着让孔氏南宗家庙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年轻姿态“活”在当下的美好希望。

门票赠品:半部《论语》治天下

2000年7月1日,孔氏南宗家庙西侧门缓缓打开,我迎接了第一批游客。

自我介绍下,我是一册《论语》,身高5厘米,宽3厘米,线装。小巧玲珑的外表之下,是疏密有致的直排正体字,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是,我通常只有“一半”,“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我的座右铭。

别具匠心的“袖珍论语”门票,是孔氏南宗家庙游客最好的纪念品之一。廖峥艳摄

递到游客手上时,我到底是上册还是下册,全看售票员手头的库存情况。对,我还担任孔氏南宗家庙的门票赠品一职。

每一年,我都会迎来新的兄弟姐妹,它们和我同名,但我们“个性”不同,绢质的、纸质的,有位小兄弟还是纯银制的微雕。可无论长什么样,身在何处,我们都肩负着弘扬儒家文化的重任。

“四书”套装:可以庄重也可以轻松

我的年纪稍微比门票小一点,我出生时,自带“庄重”气质。

“四书”套装

材质上好的红木,交到经验老到的木匠手上,由他们以榫卯结构制作出雏形,而后悉心打磨、雕刻、上蜡,造就了我这样的“四书”礼盒。一个礼盒里,有4个小木匣,除了门票《论语》,还有和她一般大小的《大学》《中庸》《孟子》。成本决定售价,2003年,我在孔氏南宗家庙礼品部初登场时,标价为180元。

红木礼盒固然典雅大气,但不易携带,且售价高昂。人们显然更看重我的内在。于是,2004年,我“改头换面”。“四书”套装有了塑料盒版,内置袖珍书一目了然,而且非常轻便。可见,文创产品的开发并不能“一条道走到黑”,需要时时根据受众需求调整方向。譬如我,可以很庄重,也可很轻松,风格的转变,让我充满活力。

《孔氏南宗家庙赋》长卷:静水流深,美不胜收

我很美,这可不是自吹自擂。作为一幅长18米、宽1.8米的《孔氏南宗家庙赋》长卷,我全方位地展示了衢州孔庙的鸟瞰景色——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庭院,古木参天,流水潺潺,飞檐翘角的古朴建筑如珍珠般散落其间。大成殿、思鲁阁、袭封祠等建筑在假山池水间参差错落,曲折绵长的回廊则将它们精美地串联在一起,美不胜收。

那是2009年,孔子诞辰2550周年。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邀请了数十名来自衢州各地的书画家、篆刻家,历时大半年,共同创作了我。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大中堂(今“有朋堂”)内谈笑有鸿儒,与中华传统文明的结伴同行,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我的艺术内涵本身。

在我诞生后,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特别定制了一批袖珍版的长卷,作为孔庙纪念品出售。不少游客在游览之余,还可将孔庙的全景图带回家收藏。此外,我还是每年孔氏南宗家庙赠送各国孔子学院领导的礼物。展卷间,我成为衢州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论语》铅笔:见证启蒙与诚信

别看我只是“《论语》铅笔”,我的花样可多了。红、绿、蓝、黑、紫,每种颜色的“外衣”上各印两条《论语》章句。每5支铅笔装一盒。铅笔盒正面印有孔氏南宗家庙大成殿照片和唐代画圣吴道子画的先圣遗像,背面印有《大同颂》全文。

多种颜色的“《论语》铅笔”上,印有不同的《论语》章句

随着儒学的普及,每年衢州新生入学都会举办开蒙仪式、祭奠孔子。从2011年至2015年,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就陆续摘选共计二百条经典《论语》章句印在我身上,无偿赠送给学生。也正是在这一年,“南孔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扩大了孔氏南宗家庙的对外影响。

除了校园,孔氏南宗家庙里也有我的常驻地。那是一个“无人售货”柜台,一元钱可购买三支铅笔。这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小朋友努力地踮着脚,向无人售货的柜台里塞一元钱,然后满心欢喜地取走花花绿绿的我……

《孔氏南宗》连环画:一本很受欢迎的读物

“你擅长连环画,各种人物造型信手拈来。”这是孔祥楷先生对我的创作者张继新的评价。2009年,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职员张继新希望通过连环画,记述公元1129年初(宋建炎三年)发生的那件大事——孔子第48代嫡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南迁,率族人随宋高宗南下,被宋高宗赐家衢州,史称“大宗南渡”。他初次收起笔时,我还是只是一小沓黑白连环画稿。

到了2014年,张继新决定重新绘制我,他补充了“大宗南渡”后800多年间,孔氏南宗族人或著书立说,或传道授业,南孔文化逐步形成、发展和兴盛的景象。我有了一个新名字——《孔氏南宗》。面世短短几年间,我再版了两回。作为一册彩色大开本连环画,通俗易懂的我,是孔氏南宗家庙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手写瓷片《礼运·大同篇》:时时看到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我所承载的内容,众所周知。2014年,在听取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职员的各种建议后,孔祥楷先生提笔抄录《礼运·大同篇》,印制在一抹瓷片上。

手写瓷片《礼运·大同篇》

“这件礼品,可以放在桌上做摆件,人能时时看到‘大同世界’。”孔祥楷先生一边说着,一边把我装进小麻袋里。绣着扎染布条的麻袋古朴美观,衬得我的“肤色”格外细腻。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实惠。

那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日子。祭祀典礼上,全体参祭人员如往年一样,合唱由孔祥楷先生作曲的《大同颂》,歌声穿透孔氏南宗家庙上空,响彻衢州大地。

茶食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碟子里的‘虫草酥’随便吃,吃完了还可以把碟子带走!”我被有朋堂的欢声笑语吵醒,听到孔祥楷先生又在赠茶食碟了。“虫草酥”是孔氏南宗家庙的特制美食,细细长长的面食经过油炸后,状如虫草,故此得名。以前,“虫草酥”是用竹编小盘装的,去年,我接手了这份“工作”。我是衢州西区石梁溪畔产出的青瓷,树叶的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身上印着孔祥楷先生题写的“孔氏南宗家庙有朋堂”字样。

茶食碟上印着孔祥楷先生题写的“孔氏南宗家庙有朋堂”字样

成为茶食碟后,我懂得了《论语》开篇段落中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据说,自2008年起,孔氏南宗家庙每年都会邀请外国孔子学院的代表到衢州参加祭孔活动。“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汇聚于此。也是在去年,我见证了孔子学院总部非洲孔子学院研修中心、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在孔氏南宗家庙揭牌。

即使只是有朋堂里的一个小小茶食碟,我都坚信,在漫漫的历史与未来中,衢州作为孔子的杏坛,将继续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纷至沓来。

孔子像章: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我是“新鲜出炉”的礼品,但是,我的前辈非常多,它们有各种质地、各种颜色、各种规格。我们都是精雕“孔子像章”,主体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先圣遗像的头像部分,头像下方通常印有“祭祀典礼”以及年份。我有5种颜色,金、银、红、黄、蓝。与前辈们不同,我的“右手”很长,上面印着“孔子诞辰祭祀大典”,先圣头像下也没有印年份。我的全身都被树脂包裹着,看上去十分细腻。

我也有个“异卵双胞胎”——胸条。胸条分好多种类,有参祭、礼生、记者、工作人员、主祭、陪祭等。胸条外走花边,中间有论语章句,都是刺绣而成。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也是孔氏南宗南渡890周年。9月28日,我就能正式登场了。那天,孔氏南宗家庙将在大成殿前举办社会各界公祭。典礼分为祭礼、颂礼、礼成三部分,场面庄重、宏大,必将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而别在各位参祭人员胸前的我,是否也会和前辈们一样,成为一抹亮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