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中“八大任务”之一,也是党建治理大花园的重要载体。今年年初,市委提出了“保八进位”的创建工作目标总要求。在创建覆盖全域的大背景下,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如何突破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顺利通过国测达标进入下一年度的决战冲刺,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个人认为,需要围绕以下七个聚焦聚力推进创建攻坚。
一、聚焦聚力党建统领。要始终坚持党建统领,通过“党建+”这条主线,把基层网格不同层面的工作载体有机地联成一体,形成多方共同创建城乡文明的有效机制,实现城乡共建共治共享。如衢江,近期要全面总结推广通浦路菜市场熟食区“三防三白”及周边排水设施优化提升和振兴中路“党员带头、商户自律互查”机制,落实“门前五包”;要做细做深做优做实“红色物业联盟”,成立小区功能性党支部,形成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发商、小区支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推动社区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优化提升。
二、聚焦聚力法治引领。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创建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德治、自治、法治的相互融合;完善专班管理机制,在专班增设法治组,作为专门研究依法保障创建长效管理和指导协调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平台。同时,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联合执法小组,开展日常联合巡查执法,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规范有效运行,切实破除执法部门联动机制不顺畅的问题。
三、聚焦聚力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从根本上说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创建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与基层治理相融合,把文明创建融入社会治理的格局中。基层治理中一个普遍性难点是“政府买单,老百姓不买账”,根源在于群众参与不足,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要利用基层网格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社区、村委会、小区等自治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网格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开展进网格、进村入户大走访、破难题行动。特别是乡镇、村,更要发挥好基层网格化管理的作用,推动创建工作的有效整改落实。同时,开展环境卫生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让老百姓从创建中得到实惠,最终实现由政府一方“独唱”向社会各方“合唱”的转变。
四、聚焦聚力难点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性和常态化的工作,各种难点、堵点、痛点都会贯穿创建的全过程。要紧扣省测反馈的问题,组织开展“八大攻坚”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攻坚行动19大类问题的整改落实。在城乡接合部、开发区、居民小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以及城乡网格等全域范围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和集中整治,切实破解小区“十乱”现象、违章搭建等难点堵点痛点,整出城乡社会管理的新环境和新气象。
五、聚焦聚力项目建设。创建工作离不开项目建设,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创建,完善基础设施。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确保做到牵头领导、责任单位、专班督查“三落实”。与此同时,要按照测评体系,对标对表,做好项目谋划和预算工作,制定项目建设推进方案,力求在项目建设上抓出特色、抓出亮点、抓出成效。
六、聚焦聚力督考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巡查督查机制,在专班巡查、创建监督员检查、区委大督考专班督查、“二代表一委员”视察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基础上,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按照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定期开展分门别类的全域测评,公开结果,明确阶段性整改任务。科学制订创建专项考核办法,增加综合考核分比重,对问题要抓住不放、限时整改,对措施不力、推诿扯皮,影响创建工作大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究、问责。
七、聚焦聚力文明素养。市民文明素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效。要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对标培训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入脑入心,融会贯通。要在各行业各领域常态开展“模范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在农村推行文明家庭户评选,开展立家训、亮家训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带动全社会做好人、扬正气、促和谐。要通过家校联谊、村(社区)建立居民微信群等形式,切实把“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精神内涵送入千家万户,不断推动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作者:衢江区人大常委会 耿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