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衢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周期的最后冲刺之年,也是测评考核总分占比最高的一年,做好2020年的创文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当前,衢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城乡基础设施有待提升,社区小区管理有待强化,乡镇村创建有待加强,法治规范建设有待深化,城乡垃圾分类有待巩固,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新的一年,要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总结前期各项工作的经验,分析创建不全面、不充分、不平衡和日常管理缺长效,市民行为缺自觉等问题存在的原因,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大决战”。
要坚持党建统领抓创建。通过“党建+”这条主线,把基层网格不同层面的工作载体有机地联成一体,形成多方共同创建城乡文明的有效机制,实现城乡共建共治共享。一是总结推广“党员带头、商户自律互查”及“门前五包”承诺制等做法。二是要做细做深做优做实“红色物业联盟”,开展小区试点,推行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发商、小区支部“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三是积极开展“组百团、进千楼、访万户”和“双联系双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营造人人支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要推行法治建设强保障。一是完善专班管理机制,在专班增设法治组,作为专门研究依法保障创建长效管理和指导协调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平台。二是深化城区“联合执法”机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城区“联合执法”运行机制,提高巡查频次,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在乡镇全面推行“1+1+4+N”联合执法模式,促进城乡法治、德治和自治的相互融合,通过法治引领、严格执法和群众自律,实现创建工作的长效管理。
要强化基层治理保常态。一是充分利用乡镇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的“四个平台”,发挥网络信息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充分发挥社区、村委会、小区等基层自治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网格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进网格、进村入户大走访、破难题行动。三是深化城区网格片区责任体系,规范部门单位联系小区、道路和路口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工作,定期开展“周一清扫日”“周二无会日”和“五清”“十乱”等常态化行动。
要注重对标对表严整治。一是对照省测和国测的测评标准,结合各地实际,既要抓申报点位提升,又要抓非申报点位的整治,实现全面对标对表,确保整治无死角、无盲区。二是针对城乡接合部、行政村、专业市场等重点难点区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攻坚行动。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切实破解小区“十乱”和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
要加强项目建设促提升。一是对照创建标准,谋划并下达年度创建工作任务书,相关部门单位要做好项目谋划和预算工作,制定项目建设推进方案,明确分工,倒排时间,落实责任。二是深化项目管理“三落实”制度,压实区领导联系、部门负责、专班干部督查的责任,力求在项目建设上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三是发改、审计、财政、监管等部门以及“三大办”要统筹协调,互相配合,强化督查,共同推进项目有序建设。
要完善督考机制重长效。一是进一步完善巡查督查机制,持续做好专班巡查、创建监督员检查、区委大督考专班督查、两代表一委员视察和社会各界监督工作。二是持续开展全市“擂台赛”和“排名赛”,做到日常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完善约谈机制,强化追责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按照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定期开展分门别类的全域测评,促进创建工作常抓长效。
要聚焦城乡一体齐推进。一是培训全普及。对标学习掌握,按照全面普及标准体系的要求,组织开展多形式对标培训和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知识入脑入心,融会贯通。二是城乡全动员。组织城乡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开展文明劝导、商户自律、落实“门前五包”等志愿服务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文明礼仪知识教育人,用道德实践活动培育人,推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三是区域全覆盖。实施全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全面开展乡村公路、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乡一体创建全覆盖。同时,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常态化开展“模范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在农村推行文明家庭户评选,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和带动全社会做好人、扬正气、促和谐,并通过家校联谊、村(社区)建立居民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切实把“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精神内涵送入千家万户,不断推动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作者系衢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耿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