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剑胆清风笑——从李之芳《杜氏宗谱序》看铜峰杜氏男儿形象

时间:2019-12-26 11:43:43 | 来源:中国网衢州

首页>推广>

▲李之芳画像

李之芳(1622年—1694年),字邺园,山东武定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清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康熙五年(1665年)升任吏部侍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晋升为兵部尚书。因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功绩,晚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进入内阁办事,被尊为“阁老”。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耿精忠的叛军兵分两路包围衢州,衢城危在旦夕。同年五月,李之芳以兵部侍郎身份离京去杭州“总督浙江军务”,与平南将军赖塔统领几千士兵进驻衢州,而叛军却有好几万。

面对强敌,李之芳“虽不谙骑射,执刀立船首,率众突前破敌。彼时同出征者,还京皆称其勇。”因此,《清史稿》这样评价他:“之芳力扼三衢,敌虽东略,终不能得志仙霞。下闽之功,与有劳焉。”

据史书记载,当时李之芳手下只有“满兵一千人、绿旗兵两千人、兵勇五百人”,也就是只有三千多士兵,却能打败几万劲敌,除了他精通战术战略,又能身先士卒,因而战士都能以一当百之外,是否另有秘诀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他的这篇《杜氏宗谱序》中略窥端倪。  

由于找不到另外版本予以印证,笔者不揣浅陋,试将这篇谱序的原文标点、分段,整理如下—

杜氏宗谱序

尝读《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明(原文为“奠”,作者注)世系,辨昭穆。”而宋儒广其说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党,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莫善于谱系。”其信然也。

予昔督师两浙,当逆藩叛乱,全浙震惊。其保固之谋,不无资于团练之乡勇。然多未选练,恐不足与持久。爰择巨族子弟,足其衣甲器械,激以义勇,使知顺逆之理。而杜氏丁男数千,效力者皆有勇知方,无不以一当百。

而武庠杜承陶,又族之杰出者。佥立印簿,推为练总。其兄承招为之副,又委庠生杜彦为运征。我师不折一矢而破仙霞如摧枯拉朽。承陶不无与力焉。及旋师之日,至大溪滩叙功,加衢守备。适予奉内召,杜生辞归。

丁丑秋,复来京师谒予于枢府。予疑其夙昔功未酬,叩其所欲,则曰:“陶自辞归后,放浪于山水间久矣。半肩行李,一囊古琴。年来传授指法,自喻适志,无他求也。唯是先人谱牒,数十年散失未修。今复欲重辑,谨恳当代名公巨卿为序。上光祖宗,下为世珍。使子子孙孙千百世而下,知有本源也。并当日团练蒙叙题,各乡皆叨奖赏,独于杜氏未蒙旌例。承陶敢请。”予听之悚然,曰:“杜生孝思不匮,而义及宗人。良可钦也。”

于是阅其谱牒,知汉唐宋明而后,代有奇英。更读其谱序,俨然见当日诸名贤也。余复何赘哉!今惟道其子若孙之盛而效力王家者。更钦杜生之踪迹飘然高旷,于以见世道之隆,惇本之义,大有补于世道人心也。

是为序。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仲春月谷旦

赐进士出身前总督浙江部院吏兵二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李之芳拜撰

从这篇序言,我们不难看出,李之芳在平定三藩之乱时,能“力扼三衢,敌虽东略,终不能得志仙霞”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起用了衢州本地的团练乡勇(即中国古代地方民兵)。“爰择巨族子弟,足其衣甲器械,激以义勇,使知顺逆之理。”他从衢州本地的名门望族子弟中挑选人才,将他们武装起来,加以训练,以补充正规军力量之不足。

铜峰杜氏作为当时衢州的名门望族,有几千优秀子弟被挑选出来去参加平藩之役,这数量是很惊人的。这也许和杜泽的发脉始祖武翼大夫杜公器开始就一脉相承的崇文尚武家风不无关系吧。这些杜氏子弟在作战时“皆有勇知方,无不以一当百”,给李之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杜氏子弟中,尤其让这位浙江总督称道的,是一名叫做杜承陶的武庠生(武秀才)。“而武庠杜承陶,又族之杰出者。”他被推举为“练总”(团练总兵),他的的兄长做副手,而庠生杜彦则负责“征运”。李之芳高度评价了杜承陶的功绩:“我师不折一矢而破仙霞如摧枯拉朽。承陶不无与力焉。”所以“及旋师之日,至大溪滩叙功,加衢守备。”也就是说,耿精忠叛乱平定之后,在江山大溪滩论功行赏之时,杜承陶被授予“衢守备”一职(负责衢州防御的镇守武官。按清代官制,为正五品武职)。然而,随着李之芳“奉内召”返回京师,“杜生辞归”。至于辞职原因,此处虽然没有一言提及。但从序言的后半部分,也许我们不难推知一二。

根据谱序,三藩之乱平定之后,过了十几年,在康熙二十六年秋日的某一天,杜承陶忽然来到京城的枢密院,找到了已经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李之芳。作为吏部尚书的李之芳,想当然地以为杜承陶是想凭着当年的功劳为自己求取一官半职来了。没想到,杜承陶却告诉他说,自己自从辞官回到杜泽,放浪形骸之外,寄情于山水之间。“半肩行李,一囊古琴。年来传授指法,自喻适志,无他求也。”他浪迹江湖,教授古琴指法,寄情于高山流水,怡然自得。而他此次来京,不过是因为重修家谱,恳请李之芳作序,以“上光祖宗,下为世珍。使子子孙孙千百世而下,知有本源也。”

由此,李之芳在这篇谱序的结尾,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惟道其子若孙之盛而效力王家者。更钦杜生之踪迹飘然高旷,于以见世道之隆,惇本之义,大有补于世道人心也。”

咦,若铜峰杜氏子弟杜承陶者,战时效力王家,驰骋疆场;战后功成身退,辞官挂印,惟以授琴自适,笑傲江湖——可谓剑胆琴心,德若清风。这正是:

将军立马仙霞关,

杜氏男儿骋疆场。

琴心剑胆清风笑,

既遇钟期复何惭?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衢州第三中学 杜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