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一颗红心敢拼敢战,凝聚团队战斗力;用自己的一颗责任心精细管理,织密联防联控网;用自己的一颗热心服务群众,隔离不隔爱温情暖民心……
自疫情防控战打响后,衢江区樟潭街道霞飞社区党支部书记郑方超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带领社区20名工作人员奋战防疫第一线,用责任和担当扛起疫情防控之责,用“三心”筑起社区防疫坚实屏障,为辖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敢拼敢战一颗红心凝聚团队战斗力
霞飞社区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较大,疫情防控难度较大。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郑方超迅速带领社区干部进入“一级战备”,组织全员力量下沉。“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挺在前面、敢拼敢战,做好社区居民的主心骨。”郑方超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疫情防控中的组织力和凝聚力,用党建联建筑起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
他第一时间发出“我是党员让我上”的倡议,按照“一个小区一块责任田、一块责任田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理念,在各小区陆续组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和临时党支部。各党员先锋队、临时党支部结合小区实际划分防控责任区,逐户进行在外返乡人员摸排登记、健康随访等,对重点对象由党员“一对一”包联服务。
同时,他充分发挥红色物业联盟“兼合式”党支部作用,开展“临战式准备、地毯式排查、多样式宣传、管家式服务”工作,防止输入、抑制扩散,做到访不漏户、查不漏人,盯住存量、深排增量,有效防止疫情扩大。
大年三十晚,郑方超将妻子和孩子送到父母处照顾,自己把家搬进社区,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累了回办公室在椅子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吃一碗方便面。凌晨1点多,他还会在群里和同事们分享当天的防疫经验。“有时有想法怕忘记,就想马上分享给大家,同事们第二天醒来就能看到。结果他们也都没睡,凌晨的微信工作群就成了防疫工作头脑风暴课堂。”郑方超笑着说。
工作靠前一颗责任心织密精细防控网
工作靠前启动是郑方超的工作特色。围绕社区疫情防控、人员识别、控制流动等重点和难点,他就采取小区封闭式管理,一个小区只留一个出口,依靠联系部门的力量24小时轮班值守,制作 “疫情防控临时通行证”,按照每户一证原则,居民凭证出入,非小区业主不得入内。这种跨前一步的做法,给小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
有着近10年社区工作经验的郑方超努力把基层社区的防控措施做实做细。他组织社工通过布置宣传栏、小喇叭广播、社区党员群等方式宣传防控知识,实现社区宣传无死角、全覆盖。同时,按照原有8个网格的划分,在原有社区工作者负责制的基础上,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力量组成社区“防疫统一战线”,每个网格30至40人,共262人,织密防控“大网”。
依托红色物业联盟,物业公司、社区干部、区级联系单位、党员志愿者共同值守,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形成每日信息通报机制,对门岗登记和群众反映的外地返衢人员,采取快速精准回访。针对居家观察人员,推行“12345”工作法,为他们提供线上线下不打烊的服务。此外,社区还通过“人防+技防”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安全网:引入“电子通行证”扫码进出,高效、便捷做好出入人员登记;在居家观察人员所居住的小区家门口,增设摄像头,实现全天候隔空监管……
隔离不隔爱一颗热心服务群众暖民心
霞飞社区居家观察对象有177户430人,他们成了郑方超每天最牵挂的人。“我们为他们制作了连心卡,上面有社区干部电话、服务清单、温馨提示等。通过电话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温度。”郑方超说,疫情刚开始时,他和社区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要打近300个电话。“确保他们的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解决。”
社区一名疫区返乡人员金丽(化名)对其被纳入居家观察颇有微词,郑方超耐心细致对其及家人进行宣传解释,每天多次电话心理疏导安抚情绪,并为其代购生活用品。“我把电话号码留给你们,如果有哪里不舒服或需要帮忙的,随时打我电话,不要客气,把我们当成你的亲人……”郑方超说。得知其家人急缺降压药,郑方超连夜发动身边朋友,辗转购买到了所需药品。感动于郑方超及社区工作的暖心服务,解除观察后,金丽主动加入志愿防疫队伍。
对独居、残疾、高龄空巢老人等辖区各类特殊人群,郑方超建立党员联户解难机制,每名党员帮联10户居民,开展关心关爱、提供个性化服务。“楼道党员小组长每天敲门问问,需要买菜、送药、送饭我们都会帮忙。”郑方超说。一个个暖心的电话、一次次贴心的慰问、一项项细致的服务,为民情怀深深印在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