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起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写在党建治理大花园一周年之际

时间:2020-06-12 13:48:11 | 来源:中国网衢州

首页>要闻>

时间是个充满魔力的概念,一年如白驹过隙,让人回味无穷;时间是个富有想象力的概念,一年间风起云涌,给人留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市委党建治理大花园决策实施一周年之际,我们深情回望,“3”“7”“5”“2”四个简单的数字给衢州带来的深层次蜕变,一切历历在目:“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大花园建设的阵地上;“三联工程”做实做细做优,“四治”融合有力有序有效,干部作风在转变、干群关系在改善、治理结构在优化,构筑起乡村基层治理的坚实底座;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让一个个乡村从“面子”到“里子”变得更美更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一条诗画风光带串起衢江两岸最具发展潜力的亮点,市域一体、资源整合、力量打通,成为推动衢州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两进两回”见成效,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青年、乡贤走进充满希望的广阔田野,汇聚成一股活力四射的发展潮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打破束缚“三农”发展的条条框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两堂”走向融合,专家上讲台、农民进课堂,为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打造了新平台;直播带货成为农村新时尚、新业态,线上谈销售,线下讲故事,农产品销售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手笔推进,一个个崛起的综合体描绘着衢州现代农业的新前景;从“千村修约”到“八个一”一体推进,有礼之风拂去千年陋习,文明习惯融入生活、走进心里……

全面小康目标在前,脱贫攻坚使命催征。所有的汗水都将以更好的方式给予回报,所有的努力总将转化成发展的强劲动能。在追逐更加美好未来的征程中,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只有科学分析形势、掌握趋势,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才能将区域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乘着新时代发展的新风口,衢州已经起势!

一个“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让地处钱塘江源头的衢州艳冠全球;一条“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串起了衢州的无限乡村美景;一艘游轮承载沿线最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源,杭衢钱塘江诗路之旅正式启航。

小小“一米菜园”,让曾经灰头土脸的农家菜园变身乡村美景;一个个乡村版未来社区试点,用最优的规划形态支撑起最好的产业形态,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全国第一个村播基地落户衢州,通过村播带货让农民走上了致富“快速路”。

去年,围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目标,全市吹响“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的集结号,即加强规划布局、政策资源、工作保障“三个统筹”,做深做透做好党建、农房、集聚、资源、改革、产业、治理“七个篇章”,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的全面振兴同步振兴,实现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一年来,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构建乡村振兴美丽大花园建设体系下,把全市作为“大花园”来打造的衢州积蓄起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频频以惊艳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勾起了人们满满的乡愁,走出了一条产村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变革之路。

党建为“钥”,解开乡村振兴密码

立夏过后,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柯城区七里乡大头村等地,来自衢州本地以及杭州、上海的客人便开始增多,每年夏天这里更是一床难求。曾经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的衰败村落,成了朋友圈里喧闹的旅游“打卡”地。

而在柯城区九华乡范村,石板路沿着白墙黑瓦的徽派农房通向村庄深处,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掩映。村支书吴梅仙说,村里拆除违规农房5700余平方米,并在拆后土地上种了1万余棵楠木,建起了“有礼亭”、文化广场等。一年前还是脏乱差的小村庄,如今成了“人在房中、房在林中”的花园村。

一切的改变源于一项旨在破解乡村环境、空间问题的变革——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在这项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的“牛鼻子”工程中,我市注重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全方位覆盖基层的工作网络。

衢江区周家乡上岗头村曾是个有名的“三多”村,违法建筑多、危房旧房多、闹事上访多,要想拆房难上加难。于是,党员汪先宏第一个带头拆除自家附属用房100余平方米,党员毛仙仙拆除自家及叔叔家2幢房屋共计180平方米……党员带头,也打开了村民的“心墙”,全村82幢违建农房很快被拆除。

衢江区浮石街道姜家坞村曾经环境糟糕,干群关系更糟糕,在当地以“难治”出名。新任村支书邵小青刚回村的时候,每天要接40多个村民电话,有的一开口就是大骂。“要群众拆,党员先拆;要党员拆,干部先拆。”邵小青狠抓网格支部建设,健全“干部联党员、党员联群众”机制,并带领村里党员干部走进村民家中,用“民意收集本”收录村民的各种诉求和意见。民意通道打通后,工作推进也就顺多了。仅用不到20天时间,就完成了193户房屋签约;仅用40天时间,拆除违建近2万平方米。

在全市各地乡村,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全方位覆盖基层的工作网络。如今,在全市1482个行政村,构建起了4200多个网格、7万余人参与的“红色网格联队”。市县两级部门力量全面下沉到村(社)一线,组建了1588个联村(社)服务团,扎根网格开展服务。得益于此,2019年衢州乡村的旧房拆迁量达1673.15万平方米!违章建筑拆除了,优化了乡村空间,为发展留白、蓄力,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实打实用好用活“党建三个用来”,推动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系,一股劲头抓到底、一个标准做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拆出了公平、拆出了和谐,也拆出了发展空间。党建统领这把“金钥匙”,带动了整个乡村环境面貌、观念作风的转变,逐步解开了乡村振兴“密码”。

四治融合,乡风文明拂面而来

乡村振兴先振“心”。党建统领让干部作风更务实、群众办事更高效,上下人心更凝聚。

3月22日,柯城区花园街道上洋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修改《村规民约》,把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有礼行为纳入新版《村规民约》。“按惯例,《村规民约》每3年修订一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柔性破例’临时增补内容,不仅是防控疫情的必要举措,更是推进文明礼仪、打造新风尚、倡导新生活的有效方式。”上洋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说。

上洋村九改《村规民约》,揭开了全市轰轰烈烈的“千村修约”大行动序幕。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市1482个行政村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创新性地把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礼等文明行为融入新约。随后,各地通过设置一系列载体,深化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礼等“八个一”有礼行动,使“有礼”成为衢州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乡村振兴的“善治”之路,就是要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让村民共享乡村治理和发展成果。村民自治,让乡村法治有了“温度”,同时也激活了村民的创造力,让传统文化得以发掘和传扬。

2018年,常山县球川镇黄泥畈村在基层治理中探索“诚信体系”,根据村庄环境、和谐稳定、融入中心工作、一票否决等四块内容、77项细则为村民诚信打分。“诚信体系”的推行,让该村村风民风悄然转变。试行半年多,黄泥畈村就实现了零上访、零纠纷、零刑事案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先生治村”“乡贤治村”等一批富有衢州特色、时代气息、乡情温度的乡村治理“微”模式,精准、精细、精致、管用、有效,筑牢了衢州乡村治理的坚实底座。

在乡村最具地标性的建筑是文化礼堂、乡村振兴讲堂。随着“两堂”融合推进,专家上讲台、农民进课堂;乡亲上舞台、共演一台戏。这里成了点燃农民创业创新激情的发动机和分享发展红利的精神家园。

与此同时,用好新技术,让治理更具人性化。近年来,我市在“智治”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开发推广“村情通”网格化服务平台,集成村情动态、民情档案、掌上办事、信息广场等功能模块,政务服务、基层治理实现掌上化、指尖化,既方便了百姓,也提高了效能。目前,“村情通”平台关注人数达37万人,累计发布基层信息31.4万条;受理群众反映、举报、建议等各类诉求4.9万余件,办结率100%,其中96%以上的事项在村级得到办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强化系统设计、制度设计,深入实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创新推出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三联工程”,实现“网格+警务”“网格+服务”“网格+调解”,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四治融合”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资源变现,提升乡村发展能级

随着空间重构,乡村资源被整体盘活。我市谋划推进146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总长280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

4月28日,总投资32亿元,全长215公里的衢州美丽沿江公路全线贯通。这条中国最长的沿江公路,沿着衢江水域串联起“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上6县(市、区)的20多个3A级以上景区、6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与此同时,投资总额65.76亿元的12个产业项目签约,重构衢州空间,实现“全市域景区化”。

强化机制集成、服务集成、政策集成,严格落实“五个率先”,农房、改革、产业、集聚、资源、党建、治理等“七个篇章”一一在这条风光带上推进、提升并且精彩亮相。乡村环境提升了,资源也开始变现,各路乡贤、投资商、技术人才、资金都接踵涌来。

去年,常山县乡贤叶国富回乡投资180万元在徐村村建立常山县盛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美国紫薇,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在公司兜底土地流转费的基础上,村集体享有40%的收益权,也带动了徐村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柯城区九华乡将159户非法“一户多宅”收归村集体后办理不动产权证,然后通过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方式发展“一乡千宿”,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影响。围绕“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赢、两领先”目标,科学分析形势、掌握趋势,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衢州站上了“直播+电商”新型销售和消费方式的强劲时代风口。

衢州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打造“农民当主播”IP,并创建全国首个“阿里巴巴村播基地”。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领导主动走进直播间,参与直播带货,带动衢州产品网络销售。今年一季度,衢州直播电商网络销售额3.63亿元。全市围绕打造全国村播基地目标,实施“村播计划”,重塑农人思维方式,倒逼供应链整合,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激活了消费“一池春水”。

西坡集团租赁江山市保安乡后坂村箬山自然村25栋老房子,建设西坡箬山精品民宿;开化县中村乡西畈村与浙江联众签约,打造国内首个回归自然的艺术家古村落……被激活的消费,被盘活的资源,整出了乡村发展新动能。衢州设立了总规模15亿元的幸福产业基金,让一个个“绿色农业+”“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健康养老+”等新业态赋能乡村。全市民宿总量达1400余家,创建A级景区村近700个,其中3A级景区村97个。2019年接待游客5412.11万人次,营业总收入30.78亿元,全年实现传统特色小吃销售额达41.73亿元。

未来社区,桃源梦想照进现实

兼具路灯、广播、屏幕、风向标、5G信号等功能的智慧路灯,配有投篮抓拍摄像头和彩色塑胶地面的现代化篮球场,依靠天猫精灵和大数据实现24小时运营的无人派出所……这些在城里人看起来都非常现代的设施,出现在龙游县溪口镇的乡村未来社区。

在溪口镇,衢州学院美丽经济学院溪口分院在此落户,镇政府的食堂被打造成为“共享食堂”,以共享医疗理念打造的民盟同心名医服务站定期有名医来坐诊……从去年11月份开始动工到现在,以集镇为中心,以健康、教育、共享、医疗为特色的溪口乡村未来社区雏形已现。原先对未来社区毫无概念的当地村民忍不住赞叹:“原来,这就是乡村未来社区的模样!”

去年3月底,我市率先提出建设乡村未来社区。在市县联动摸清村情村史、人口劳动力、土地资源、集体资产、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情况的同时,对接SUC研究会、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知名机构建立专家组;制定《衢州乡村未来社区指标体系和建设指南》;构建市县联动推进体系,在6个县(市、区)选定试点,开始先行先试。

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借助“两进两回”的东风,全力打通了人才、科技、资金等流动通道,为乡村振兴补充了新鲜血液,让乡村成了“进得来、稳得住、干得好”的创业创新乐园。

2019年10月底,在第12届联合国EST亚洲区域论坛上,柯城九华、衢江莲花、龙游溪口三个乡村社区项目正式列入SUC联合国可持续社区标准试点项目。乡村未来社区成了诗画风光带这条“项链”里最璀璨的那一颗“珍珠”,人们梦中的“桃花源”梦想照进了现实。

乡村改革,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5月22日,柯城区首次进行“一村万树”项目分红。因为三年前种下海棠树,姜家山乡前昏村的63户村民拿到了户均近五千元的分红。

“一株直径八九厘米的海棠树,树苗成本价约80元,目前市场价格为500元左右,而且三年就可以成材。”前昏村党支部书记万伟强算了一笔经济账:2019年,通过对外销售部分海棠树,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如今又变成了直接发给村民的“大红包”。

一棵棵小小的树苗,为村里带来了一笔笔不小的收入,这种新业态已在衢州柯城区普及。从2018年12月开始,柯城区创新推出了“一村万树”绿色期权交易项目,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上种植的珍贵树、经济树、彩色树进行期权转化,引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个人的争相认购。

“一村万树”让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叶子变票子。截至目前,已经有185家企业认购柯城区“一村万树”绿色期权资产包256个,600多位市民个人认购“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单位1478个,总认购资金超过1000万元。这一做法让工商资本直接参与“一村万树”建设,有效打通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转换通道,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

赏心悦目的“一米菜园”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乡村更“香”。

在开化县华埠镇下溪村,以“村级合作社+互联网+团队+私家菜园”为运行机制的“梦想菜园”模式,为村集体增加租金20多万元。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将“一米菜园”纳入农民画研学游项目,同时,将“一米菜园”与东方超市直接挂钩,产销一体让菜园极大增值。

在我市各地乡村,利用农房整治后产生的边角闲置地打造的“一米菜园”成为乡村一道新景,将生态优势转变为新的经济发展优势,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

谋划农村改革十大专项、形成“三地一房”政策体系,并以“三地一房”改革为核心推进农村“三权”改革,以“三位一体”农合联为平台打通“三农”联结纽带,以乡贤回归为牛鼻子创新“两进两回”行动机制,以农村金融为支撑解决乡村发展资金难题……去年以来,农村改革在全市乡村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知名财经人士叶檀对衢州乡村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连发四篇文章,向全世界发出呼吁:“衢州的乡村越来越热,是不能错过的好地方。”

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和乡村大花园建设正全面打通“一条龙”、融合“一盘棋”、形成“一张皮”,强大的红色党建力量把一项项实事统起来、串起来,抓下去、深下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政治保障。衢州党建治理大花园的铿锵脚步越来越清晰,越走越坚定,美丽乡村已然成了展示我市“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重要窗口。(衢报传媒集团  郑菁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