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春天,我在衢州城出生了,那一年我一岁。初升的太阳照进产房的窗户里,带走了清晨的寒意,我睁开眼看着这个城市,他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我于他亦是陌生的。
那时候的衢州城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建设阶段,人们在青砖绿瓦里过着慵懒的生活,那时候的他还没有高楼大厦的大西区,还没有车水马龙的万达广场,还没有古色古香的水亭门,还没有人来人往的衢州站……这年夏天,一场特大洪水肆虐大半个全国,衢州也遭受了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各地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全市2361个行政村的151.7万人受灾,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灾难来临,衢州人携手抗洪;灾难过后,衢州人灾后重建,毫不畏惧,携手向前。那时候的衢州城就像一颗潜力无穷的种子,包裹着我,包裹着所有衢州人飞速的成长。
2004年夏天,我站在二附小小学门口,那一年我七岁。那时候的我不会知道几年后学校改名为大成小学,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学校读上六年,我只知道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后,能够在路边的小摊贩手上买到各式各样的零食、玩具。夏天的时候,若是能够买上一杯加了薄荷的水晶糕,一天都将是开心的。当然,如果可以配上一个刚刚出炉的大烤饼,更是“锦上添花”了。
2013年夏天,我从衢州二中的宿舍向外望,那一年我十六岁。从宿舍向外眺望,便能看见立在衢江边的信安阁。这一年,浙江省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五水共治,2014年衢州开展“五水共治”专项行动,还来衢州一讲清水。看着湍急流动的衢江水,竟想起了小时候拎着热水壶跑在街上替妈妈打热水的样子。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家家户户安起了各种电器,再也不会有那时的场景了。街上的小摊贩也越来越少了,烤饼摊从路边移到了店内,价格也从两块涨到了五块,物价上涨的同时衢州也在飞速发展。
2016年九月,当暑气还没散去,我与衢州暂时分开,那一年我十九岁,前往人人口中所说的“象牙塔”,我却常常想起我的衢州城。游子在外总是最先想起家乡的味道,在外求学的我也不例外。每每想起衢州,水晶糕、烤饼、凉拌粉干、鸭头等等总是最先跳入脑海,家乡的味道总能勾起家乡的回忆。每一次的归来,我都会惊讶于衢州的变化,这幢楼怎么什么时候造好的,那条路什么时候修好的,衢州总是带给我许多惊喜。这些年,衢州发展很快,高楼一座座建起,西区不断建设开发,衢州一点一点扩大再扩大,不断向着目标建设。
2020年春节,当庆祝的钟声还未响起,意料之外的疫情来袭,这一年我二十三岁。毕业后的我回家工作,我看着大变样的衢州,衢州也望着全新的我。疫情没有使衢州自乱阵脚,而是有条不紊地共同抗疫,与98特大洪水那一年一样,团结勇敢的衢州人抗住了灾难,在危难中依旧不断前进。加快复工复产,推广“公勺公筷”,衢州走在前列。
如今,衢州的规划发展越来越好,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等等,每一项都预示着衢州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未来,高铁新城将推进杭衢一体化,南孔古城将继续传承传统儒家文学,市体育中心将促进“运动柯城”的发展,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将……衢州的建设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衢州人,我为他自豪。
未来,我也将继续前行,伴衢成长,见证属于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