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文章类 优秀奖:《闲话东城》叶昌华

时间:2021-02-25 14:50:09 | 来源:中国网衢州

首页>网评文章>

东城,这域名本无“城”之一说,只是随着时代变迁,体制变革,位于衢州东部的樟树潭作为衢江区政府所在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才风光出今天的“东城”新廓。其旧址原本只有悠悠古埠一座和几个零落村庄,历史上沿江岸得益于前人恩德,整排高大而浓郁的绿樟与宽阔深渊的江湾融为一体,相映成色。传说,也正因此而成就了“樟树潭”一记地名。

江水逐流,世事沧桑。人类活动的车轮,也总在风雨中前行。上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因长期战乱导致民不聊生、经济萧条,古埠祖上留下的那整排香郁葱茏的老樟,当时有人或许为了维持生计,想挣点收入,出现随意砍樟树卖钱度日现象,原本茂密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江岸逐渐裸露。后来,解放了的老百姓日子慢慢好转,小镇生产生活气息逐步活跃起来,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和长期计划经济束缚,一日三餐时饥时饱,衣食住行总显单一和贫乏。南山大片丘陵荒无人烟,荆棘丛生,小镇建设几年依旧。80年代后,好不容易盼来“放开搞活”时,生活从饥饿半饥饿逐步向温饱过度。然而经济社会发展却观念落后而几失机遇,小镇面貌仍然几无惊喜,那随波而下七八里堤岸,依然杂蓬无序,江水犹见几分蛮野,南山荒丘还是那样的沉静。这回回梦影在人们的记忆中无奈留下丝丝遗憾。

春风焕发竞秀枝,聪明总胜糊涂时。从20世纪末开始,有着"敢于拼搏,敢为人先"优良传统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衢江人,重新振作起来,乘着进一步改革开放东风,抢抓机遇不放,在继续前进道路上终于迈出决定性一步。他们打破条条框框,绕过历史弯路,着眼大格局、大背景,对古埠小镇几十平方公里范围重新规划改造。凭着"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顽强意志和美好理念,一代接着一代干,从”开荒办厂”“兴商活市”到“区府迁址”“建城圆梦”,为古埠江岸这片古老热土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画卷。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至今日,经过近30年的苦斗,曾经的南山大片丘陵地带,早已厂房林立,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初具规模,“山海协作”促成内陆与沿海相连,衢江内河也实现了通江达海愿景;沿江原来较为密集几个村庄,一条长长的街道连贯东西,为憨厚的种田人带去无限商机和繁华时日;新辟城区群楼拔地而起、人口迅速集聚,公交车辆四通八达,学校、医院、商业大厦、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城市品位随着“创卫”“创文”两创活动和生态文明建设而迅速提升,天天傍晚广场舞动,欢声笑语,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一系列新变化新成就,让樟树潭这方故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它不仅改变了古埠小镇的冷清和落后,更让往日生活枯燥、环境闭塞的农村百姓成为追求时尚奔小康的一代新人。

特别令人回味的是,当年遍地坟墓、石砾、杂草,看了让人心悚的江边,早已旧影无踪,并从原设计为单一植树种草、防洪为主的堤坝,几度改造成为"赏景、娱乐、运动、休闲"完美统一的江滨公园。古埠江湾延伸为十里长廊,又逢文人墨客蘸点墨彩,从西向东,为长廊勾勒出"东迹怀古,乌溪流霞……古埠映月……绿洲寻芳"多个幽雅景点,徊廊穿景,花香鸟语,如诗如画。如今,闲暇之日,人们徜徉在轻风徐徐的滨江,看看红霞碧水,听听百鸟欢歌,这情趣又是何等惬意。尤其霓虹亮夜之时,看见花花绿绿的男女老少三三两两悠然闲步江滨,漫观那清江映彩,环顾高塔琼楼,追忆古渡斜阳,彷彿人在画中,总是让人形影逐梦,遐思无尽。

是啊,这东城从古埠小镇到现代都市,天壤之别真叫人感慨万千!这多姿多彩的江滨,怎不令人着迷?这活力四射的东城,又怎不让人眷恋?回眸往事,一路艰辛;仰望新天,信心倍添。是好时代、好政策召唤英雄儿女敢问苍茫大地,敢吃第一口螃蟹,赢得了属于衢江人自己的发展空间。是自强自信的衢江人,同心同德,只争朝夕,凭着一腔热血改写了小镇春秋。真可谓:时代催新变,黎民奔小康。春风荣美梦,热血铸辉煌。我由衷赞美这东城,是有识之士事业的热土,是天地人间百姓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