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小溪流淌着,随风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古建筑古窗瓦展示了这里的美丽动人,散养的家禽和檐上的燕子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生机。这就是我生活的乡村,非常小,没有什么著名景点特色,也没有什么深厚文化底韵。但说起我的家乡,所有的一切都对我充满魅力,其中我们村的那方戏台,最能牵动我的心。
在我的记忆里,它似乎一直荒废着。厚实的木搭高台上积满了灰尘,华美的木雕装饰也被层层蛛网遮盖,时不时还有几只老鼠在四处逃窜。整座戏台,多像一位曾经风韵十足的美丽女郎,经过多年蹉跎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变得暮暮垂老。只有当晚霞穿过云彩和楼宇,降临在它的屋檐上,给它镶上一层金边,才暂时驱散它的死气沉沉。除了贪玩的孩子和流浪的野狗,这里便似乎无人问津。我和小伙伴喜欢在台上蹦跳,听着那“咚咚”的声响,多像那戏台发出的孤寂的悲鸣。
听村里老人们说,诞生于清朝的它,过去常常是方圆几里最热闹的地方。逢年过节的时候常常会有戏班子在台上唱戏,处处挂满红灯笼,节日气息随着戏曲的唱响愈演愈浓。老人们说,年幼的他们,会羡慕光彩的戏角,会在台下欢笑嬉闹,还会有售卖糖葫芦小玩具的商人经过,那是他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我时常发现老人们讲述那些时眼里会流露出光。每次经过戏台,我也会想,什么时候这个破败荒芜的戏台能够重新演戏,那该有多好。
好在幸运的是,2018年,村里的文代礼堂开始进行重建,考虑到要对珍贵的传统古建筑进行保护,在扩大并整修文化礼堂的前提下,戏台紧接着也开始迎来了新生,新木搭的高台锃亮十足,还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木雕装饰也重新打磨上漆。戏台从此成为了文化礼堂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重建工程,更是这里的文化复兴,是对传统文化的唤醒,更是对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
文化礼堂新建后,村里人也获得了新乐趣与新去向,这成了人们最爱的地方。新建的戏台上,曲艺家被邀来表演,戏曲或是道情重新在这里唱响,常常余音绕梁。卖糖葫芦的老人也开始出现,连摄影师也常来这里,沉迷于这里的美丽。那些以前只存在于老人们回忆中的热闹场景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戏台恢复了它的明丽与辉煌。
即使有时并没有唱戏,文化礼堂里也处处充满欢声笑语。闲暇时总能看见三五个聚在一起下围棋的大爷,还有喝茶聊天的街坊邻居,孩子们也有了玩耍的“小基地”.到了晚上,还有整齐的广场舞出现。文化礼堂的重建,使我们不再与世隔绝一般时不时就蜗居在家里。多亏了这次重建,以前常有的争吵声和麻将声都消失不见了,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冷漠变得更和谐融洽了。
每当我经过那崭新且辉煌的戏台时,都仿佛有那戏曲声在耳边响,糖葫芦香在嘴上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