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位于钱塘江源头,是浙江生态守护的重要名片城市,素有“围棋仙境、南孔圣地”之称,是孔氏南宗文化的发源地,在浙江的历史文脉中具有独特优势。自2012年起,衢州举全市之力建设儒学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以文化人,以物载文”中延续儒学经典。
柯城是衢州的主城区,是衢州的经济、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是有千载时光印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柯城如同一洌甜美的泉水,浸透着满满的自然之纯;而儒学文化犹如一杯被岁月洗礼的茶,坦诚质朴,给人以温暖,平平淡淡却令人回味隽永,留有余香。
儒学文化在衢城根深源长,八百多年前孔家第四十八代掌门人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在衢州建立了孔氏南宗家庙。此后,儒风浩荡,儒学渗透了三衢大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俊秀,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在衢城以北,九华山是佛家圣地,春神、雨神、鲁班殿圣事颇多,令人向往;在衢城以南,烂柯山是道家的洞天福地,是中国围棋也是世界围棋的发祥地。柯城的山水林田湖构画了一幅生命共同体彩图,这里的山奇秀,水清淳;这里的田干净,林纯朴。
漫步儒学文化区,夜色中的天王塔,古朴秀丽,玲珑剔透。塔底之下,是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沿街马头墙角,数十幅形态各异的孔子圣迹图,使人穿越到春秋时期,看到了一个有泪有笑、有血有肉的孔子。复建的文昌阁沿袭了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风格,阁上飞檐翘角,灵巧欲飞,石雕漏窗,精湛秀美。整体修缮后的门楼、砖雕、古道、老房等,无处不透着儒学气息,勾勒出衢州的历史脉络。
2500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创办平民教育,万世流芳。时移世易,在孔子嫡系后裔居住的“东南阙里”衢州,一座中国儒学馆乘风而来,续写先师杏坛之辉。信步在礼运道上、徘徊在孝弟坊下、行礼于大儒像前,端坐于孔子学堂、风颂剧场、报告厅,参观者在沐浴儒学思想的同时,也一步步感知这座文化殿堂的非凡气度。这座别具匠心的场馆,将见证一座千年江南儒城努力在新时代确立自身精神坐标的漫漫征途。
中国儒学馆旁便是府山,作为衢州城池的起源地,府山从唐至清都是衢州的府治所在。人文汇萃,钟灵毓秀,林木葱郁,曲径通幽。如今府山公园又多了一个名字——孔子文化公园。绿树红花中,孔子雕像巍峨耸立,论语碑林根深叶茂,碑上的《论语》名句均出自全国的大书法家之笔。典雅的钟灵塔掩映在古木之中,三五只蜜蜂在盛开的茶花丛中嗡嗡飞舞,三三两两的市民结伴私语,尽情地享受阳光雨露,闻一花香,品一彩叶,赏一风景,细碎而无求,温暖而简单,沏一壶回忆,与时光对饮。
伴随着《大同颂》祭孔乐章悠远飘扬,柯城的儒学开始走出庙堂,走向大众,走入校园。许多校园的核心位置都有一尊肃立的孔子雕像,走廊、墙面上挂着《论语》中的经典章句,漫步在校园里,时刻能够感受到儒学文化的熏陶。每年在小学新生入学仪式上,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儒学精髓,育我三衢新人”为主题的开蒙仪式,在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将南孔文化的种子悄悄地种在孩子的心底。此外,少儿读经班、儒学校园剧、论语辩论赛、儒学文化校本课程相继开展,将儒学真谛由理想化为现实,推动着儒学的现代转化。
平整的柏油马路,青砖铺成的人行道,一块块儒学文化木牌,一面面农民画墙……距离衢州城中心12公里的沟溪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南孔画乡,田园沟溪”,这里不仅是孔氏后裔的聚居地,全国知名的农民画村也坐落于此。沟溪乡在街边池塘安装了50余个论语名句木牌,专门设计定做了孔子文化灯笼,悬挂在集镇沿街商铺,还把论语章句结合到集镇的店招设计上。每年孔子诞辰之日,都在孔氏祠堂里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邀请孔氏后裔和各方来宾齐聚一堂。墙上的农民画和门前的论语章句,让这个乡镇多了几分沉甸甸的文化气息。
脚踏铺装规整的方弹石,眼观气派精致的门楼,手触古朴厚重的铜雕,在中国儒学馆里学习儒学道义,在孔子文化公园里向孔子圣像行鞠躬礼,在改造一新的孔庙里思考儒学精神。如今在柯城,儒学文化可看、可听、可触摸,化无形为有形,集异璧之大成。悠悠千年岁月,从儒学的东渐、南传、西传到如今的孔子学院、祭孔大典、中国儒学馆,儒学文化行于天地之间,薪火相传,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