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文章类 优秀奖:《小城大事》徐晨晖

时间:2021-02-25 14:41:45 | 来源:中国网衢州

首页>网评文章>

衢州,一座我从小生长的城市,虽不是在衢州城里长大,但因为外婆是衢州人,对这个城市也充满了莫名的感情。从小跟着外婆在儿童公园,在老南湖桥,在花鸟市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暑假。2010年,站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巴上,16岁的我从常山独自踏上了前往衢州的求学路,三年时光,在孔子像下背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感受着衢州整座城市透露出来的儒学氛围,在图书馆前听着朗朗书声,感悟着书里的点点滴滴,周末总喜欢和同学骑车从八角楼到南湖桥,那时候觉得衢州好小,小的好像不止逛过一遍又一遍。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十年后,26岁的我已经工作了三个年头,也渐渐的目睹了衢州越来越多的变化。回想起彼时课堂上老师和我们讲述买票时售票员分不清“衢州”和“徐州”闹得笑话,而现在处于“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衢州已经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衢州,越来越多的大事发生在衢州这座小城身上,他犹如一座宝藏城市一般,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发现他独特的美丽。

致力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什么最能代表衢州?”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了解衢州的历史,了解衢州的文化厚度。公元1129年,孔氏嫡传后人“扈跸南渡”,使江南经受了一次儒学文化的洗礼,也构筑了衢城的“根”和“魂”。徐文光书记认为只有尊重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基因,方能赋能发展。基于此,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的口号应运而生。衢州有礼,是对自然有礼。围绕打造大湾区的战略节点、大花园的核心景区、大通道的浙西门户、大都市区的绿色卫城四大战略定位,主动融入全省大局,践行“两山理念”,扎实开展“两山”实践示范区,小城市有大理念,绿色就是生态衢州的城市底色。有礼是对社会有礼。有礼,是衢州对外的一张名片,衢州作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行地,倡导有礼之风,干部争当“店小二”,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无不得到了办事群众的一致认可。倡导窗口通办,无差别受理,让群众办事变得更加便捷,努力打造温暖的营商环境,把有礼变成了发展动力,把有礼变成了投资意愿。

致力打造一座践行“八个一”的城市。如果说“衢州有礼”是当仁不让的城市品牌,那么“八个一”就是衢州有礼最好的注脚。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使用公筷、车让人、烟头不落地、自觉排队等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儿,而这些恰恰是最能反映基层治理水平和民众文明程度的指标。“八个一”的提出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衢州提出的“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要求,我看到每一个衢州人都在为努力践行八个一做出自己的贡献,随手作揖,自觉使用公筷,让八个一不再是口号,每一个衢州人都是衢州有礼的代言人。

致力打造一座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城市的活力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城市的未来展现在年轻人身上。面对疫情,衢州化危为机,通过浙里办、政企通等平台助力企业及时复工复产,通过开设返工专列,保障农民工能及时复工复产。今年以来我市流动人口登记在册人数同比增加三成,位列各市第一,彰显着衢州这座小城的包容与大气。今年8月,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造大小两个“三城记,推出优厚政策,随着《衢州市市区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实施及相关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越来越多和我一样从衢州这座小城出去的年轻人,都渴望回来拥抱这座包容、温暖、充满未来的大城。

比起北上广,衢州还是一座小城,但在他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充满希望的大事。未来,我期待在“小三城”带着新衢州人品味老衢州的美丽,在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大三城”中追寻着诗和远方。我期待,在“1433”战略中中开启城市福新篇章,这座城市在“四省边际中心城”发展定位中大步前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未来,每一个衢州人张开双臂,以“八个一”的文明行为去拥抱新来的朋友,展现“南孔圣地,衢州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