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慢城常山挙行常山江“宋诗之河”研讨会》

时间:2021-03-02 14:42:17 | 来源:杭州日报

首页>媒体报道>

文图村、天马镇、青石镇、招贤镇……在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源头,有一段重要的节点——常山江,不仅由南至东串联了这几个自带文化属性的村镇,自古以来更是吸引大批南来北往的诗人沿江赋诗吟咏。

尤其在宋代,来这留下诗句的更有曾几、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鼎鼎大名的人物。

9月17日,一场名为“常山江‘宋诗之河’研讨会”在常山举行,现场专家学者云集一堂。

连接南方诸省经贸繁华这里有个叫招贤的渡口为杨万里所钟爱

常山在浙、赣、闽、皖四省边界,素有“一江一驿”的交通优势。其中的一江就是常山江,是水陆转运、舟车汇集的地方,也是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繁华一时。

古诗云“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就是描绘那种白天千舟竞渡、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可以想见当时经贸之繁华。

沿江有很多古渡,从石门佳气到十里长风,从紫港浮桥到招贤古渡,每一个都是当年繁华景象的“见证者”。

了解招贤古渡,是从“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的一首《过招贤渡》开始。“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这两句诗,很多人都随口能哼、耳熟能详。

据考证,杨万里前后多次来往途经常山,写过与常山相关的诗歌多达四十几首,其中收入《诚斋集》流传于世的就有二十五首。很多常山古地名可以在他的诗中找到,尤其以写招贤渡的诗最多。

可想而知,他对这个渡口的钟爱尤深。

现如今,闲步在渡口一侧的老街,仍能看到生活在此的世代村民,或出船打鱼或坐在门口闲话家常。

“以前这条古街上有4个大圆门,9个下坡至江边,来往的人很多,可热闹了。”52岁的徐文胜是地地道道的招贤人,祖父辈都生活在这,他说,民国时期盛产柑橘的招贤,通过埠头上船,每年运往衢州、杭州的柑橘达数十万斤。那时候,招贤一带的姑娘若远嫁上海、杭州,也都是从古渡水路出发。

老街正在改造,未来会成为“宋诗小镇”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宋诗长廊石碑,上面镌刻着诗词,让每一个前来的游客都能诵读诗人们当年留下的经典之作。

同期打造的宋诗文化长廊还有两处,一处在县城段,一处在何家乡长风段,届时即可将沿线村庄贯连为文化村、宋诗村、景观村。

以景观之名“招贤纳士”文人辈出之地将建宋代文化小镇

常山江更是一条景观之河。

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乘一艘船沿常山江经何家乡忠简古渡,至县城段宋诗长廊规划地,再到招贤镇招贤古渡,更能感受江上风情。

自古以来,南来北往数以千百计的迁客骚人也多是为之流连忘返、赞叹倾倒,由此抒发览物之情。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游历常山、在诗中描写常山的诗人有一百多人,宋代的名人更是辈出。

汪韶是常山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章舍人王介,仁宗庆历六年登进士第,应试直言极谏科,名列贤良第一;何家乡江源村曾沉籍于江的江景房及其后代江少虞、江纬、江袤;《袁氏世范》的作者袁采……都堪称是当世大师级的名人。

宋代文化小镇的打造也由此应运而生。

芳村镇、招贤村、金源村就是三大基础选址地。

在规划建议上,可以看到三个小镇已有“雏形”:

从北宋农民领袖方腊的故事开始,按照宋代风情开发芳村古街,沿着芳村溪开发“宋词长廊”,恢复宋代古刹炉山寺;以大诗人杨万里、陆游的诗歌为主,在招贤村建招贤古渡宋诗之河陈列馆;充分开发金源村王氏“一门九进士”所留下的诗篇,挖掘王介和苏东坡、王安石等历史名人的交往资源,修缮世美坊和王氏宗祠……

邂逅国家非遗喝彩歌谣开发“宋诗之河”旅游专线

来常山,千万不能错过的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喝彩歌谣。

初见,震撼。再见,欣喜。

“福也。好啊。福也!好啊!”嘹亮清脆、掷地有声的喝彩声,让不太能听懂常山方言的人也会被喝彩者的激情所感染。

这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自古是民间结婚、新屋上梁时进行喝彩的一种习俗,以图吉利。

当歌谣邂逅宋诗文化,就成了常山极好的一张旅游清单。

未来,大家可以“跟着宋诗之河游慢城”,逛一逛宋诗文化长廊、宋代文化小镇、宋诗驿站、宋代花石纲遗址,品一品醇香的招贤酒。

“我们会鼓励创编以宋代诗人或宋诗创作中的经典故事为题材的剧本,通过电影电视拍摄等途径,使常山江‘宋诗之河’成为外景拍摄基地。”说起这些,常山县委宣传部部长余风更是表示,未来的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得走进社区、校园、礼堂,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据了解,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文化浙江”的具体目标,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积极打造钱塘江唐诗之路和浙东唐诗之路”的战略举措。作为千里钱塘江源头重要节点,百里常山江在常山建县1800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

目前,《常山宋诗三百首》一书已择优编印,计划2020年前,常山江“宋诗之河”申遗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也将进入筹备启动阶段,2035年前,“宋诗之河”旅游专线等相关工作也将有序进行。

现场专家说:

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来了以后感觉到,这里山水特别美,这样一种人文环境,使得诗人大发诗兴,留下很多耳熟能详的诗,这里确实是一块文化沃土,以后是大有可为的。“宋诗之河”可以成为展示常山宋诗乃至浙江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安蓉泉(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第一次来常山,总的感觉常山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潜力很大,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相当不容易,第二个是意识很强,从(县)党委,到乡镇,村里的干部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三个是村民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也很强,也很合作,这个是相当了不起的。诗歌是一种思想产品、精神产品,在地方政府推进的诗歌的带动文化,它还有什么样的载体,比如你建一个微型博物馆或者系列博物馆里面有宋诗解释,有宋诗人物、故事,有一些当年的物件,这些都没有问题。

张梦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我2005年6月到常山来参加常山县特色文化的建设规划认证,到今年已经有13年了,这些年我感到常山和我们浙江,和全国一样面貌在日新月异,特别是在文化建设上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所以这次常山县委县政府联合省市各部门来举行常山江“宋诗之河”的研讨会,我觉得这也是打造我们常山县的特色文化的一个富有创意的重要举措。

陈定謇(衢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我觉得非常有创意,我们常山率先去打造,常山江不仅是钱塘江的源头,“宋诗之河”也占了源头地位,这个非常有意义,现在我们去做“宋诗之河”,那可能将来就会成为浙江省的两个品牌之一,一个是浙东唐诗之路,另外一个就是钱塘江宋诗之河,这是浙江省文化上的一带一路。(张钱

链接: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dskb/2018/09/20/article_detail_2_20180920A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