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学者专家常山纵论献策 复兴宋诗文化长河》

时间:2021-03-02 14:29:37 | 来源:中国网衢州

首页>媒体报道>

编者按:9月17日,常山县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这一行20余位省内外文化专家,或驻足于村中古街的诗碑前,轻轻吟诵;或是谈论、憧憬着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作《过招贤渡》中的“招贤柳”“招贤酒”,该如何在常山江(编者注:即常山港,下同)“宋诗之河”的打造中,开发为重要的衍生产品。

作为常山建县180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常山县委县政府和钱塘江文化研究会、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衢州学院共同主办了常山江“宋诗之河”研讨会,这些专家在观看了常山喝彩歌谣表演,实地调研了常山县何家乡忠简古渡、常山江县城段宋诗长廊、招贤镇招贤古渡后,与市委宣传部及常山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就如何打造这条“宋诗之河”各抒己见,以期能为常山做好宋诗文化与旅游、城乡建设、项目工程三篇结合文章贡献力量。(以下排序为专家发言顺序)

常山的“慢”与诗歌是很相匹配的

●胡坚(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

传承宋词是一种传承古风的文化生活,但我们大家如今做这些努力,还是要古为今用,可以适当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比如将宋代发明的风筝,宋人吃素的饮食文化,借助这些来提高这些本地宋诗的文化影响。

慢城为什么要慢?我的理解是,要追求精神境界,追求思想的勃发,要把常山打造成思想家和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慢下来,为了品味祖国的大好河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慢与诗歌是很相匹配的。

如何打造宋诗之河?不能是雷同的表现形式,要注重创意和文化内涵,表现出常山本地标志性、独特性和唯一性的东西。招贤古渡完全可以打造成宋诗文化街,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可以开展类似“江上品诗音乐会”“中秋赏月常山江”等活动,但是古街不能过于现代化,不古朴,否则一看就觉得假、不自然。

文史论证的过程,必须求真务实

●邵清(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

在我看来,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崭新的发展思路;提出生态保护与文化立县结合的新目标,更是时代的召唤。我们是从过去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必须对历史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准确地把握当下和未来的机遇。

常山在过去的历史上,曾经发达过,因为在农耕社会,凡是水运昌盛之地,必然是财富和文化的积淀之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是不变的定律。我建议,常山进一步发掘沉淀的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进一步思考文化对于产业和经济还有哪些意义。关于“宋诗之河”的宣传口号也可以大胆点,但是文史论证的过程必须求真务实、小心谨慎。

有了好的实体,就要研究如何扩大影响

●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我认为,“宋诗长廊”要对设计更加重视,不要再做与别的地方雷同、重复的东西。华裔设计师林樱在读大学期间设计了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当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的价值越来越高。这条“宋诗之河”要想在文化界有地位,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有很多具体、细致的工作要去做。

我去过国外很多地方,比如在巴塞罗那,如果要改动历史建筑,政府要召集设计界、美术界、历史界和市民代表等很多相关方面的人士磋商,所以他们的城市能够散发出璀璨的人文光芒。有了好的实体,如何扩大影响也是要研究的,再用过去的宣传方式肯定行不通。靠我们自己叫得响是没用的,要研究现代广告学、传播学的特点,才能有效果。

以宋诗带动建设,打造历史文化样板

●安蓉泉(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常山作为一个浙西山区的小县城,能对文化如此重视,确实令我感动,但有一点需要认真考量:诗歌有韵味,但作为宣传和提高影响力的手段,作用究竟有多大?

我们在运用这些宋诗时,未必就诗言诗,可以把古街、古渡、古建筑、历史故事、历史精神和博物馆等结合起来,才有传播效果,这样对市民文化修养的提高也大有好处。希望常山能集中精力和财力,以宋诗带动多方面的建设,打造历史文化样板。

另外,我觉得也可以在“招贤”上下功夫,在当代建展示馆、博物馆尽可能多用实物,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诗词是需要吟唱的,这需要合适的环境,不能杂乱,不能有发生冲突的意境。如果当前没有条件建大型博物馆,可以先建精致的小馆,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大馆的建设。

在宋诗的赏析考据上,还要提高重视

●陈定謇(衢州文史专家)

“盛唐隆宋”,是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高峰。省内有两条文化带,一是浙东唐诗之路,二是钱塘江宋诗之路。常山在钱塘江源头,北宋初年曾是辐射钱塘江下游的经济强县。由于常山当时太强,体量太大,后来又从中分出开化县。

朱熹和吕祖谦在常山石崆寺举行“三衢盛会”,摩擦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奠定朱熹的理学基础。就之前很多名家对宋诗的赏析看,基本是个再创作的过程。所以,我建议,在宋诗的赏析考据上,进一步提高重视,重视鉴赏过程。

文化符号与文化实体的关系要处理好

●何俊(复旦大学教授、宋学思想研究专家)

宋代有大批士人南渡到常山,再次定居、繁衍,这里面有不简单的渊源,要站在更高的文化定位上,放在更广阔的文化意义上去钻研和宣传,否则别人难以认同“宋诗之河”。

宋诗本身饱含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要再做内涵文章,吸引聚焦。我个人觉得,应该要多问问我们自己,做这项工作的根本诉求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经济文化的再发展?还是以诗歌这项传统文化来教化市民群众,培育城市的民风和文化气质?经济对一个地方很关键,但也不能一切为了钱。

当我们提出一个文化符号的时候,如何运营现代传播手段进行传播,不能仅仅是发布,更要设置互动性、参与性。文化符号与文化实体的关系如何处理?把文化要素转化为文化消费,也许就事半功倍了,也能让人感觉到“何处心安”的韵味。

多元化发展,才能争取更多支持

●张梦新(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认为,对常山江“宋诗之河”的文化要素,还需广泛搜集、深入挖掘、仔细研究,包括对《全宋诗》《四库全书》《四库续编》《四库毁禁书目》《宋诗鉴赏辞典》《宋诗别裁集》《宋诗选注》《宋诗记事》《宋诗钞》《宋诗补钞》《宋诗钞候补》,以及当地的方志、族谱、家谱,再进行仔细查阅,我相信还能有所收获。

在发挥文化专家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本地文化学者和乡贤的作用。要把宋诗文化与省市文化旅游部门工作相结合,争取与我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古村落保护、新农村建设、公共文化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争取更多支持。

应有选择地挑选宋诗进行传播

●陈荣高(钱塘江文化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交流和开发。眼下,衢州正在建设美丽大花园和发展全域旅游,那就应该在这个时候,整体规划山水资源和古村落,把宋诗文化布置进去。将文化与生态组合起来的旅游,生命力更强。

此外,也要和周边地区拓展通道,打造影响力。比如,赵鼎和招贤古渡,就需要再深挖里面的文化内涵。我觉得,宋诗不必选得太多,用不着300首,但要把历史渊源写清楚,重点传播那些对当下有指导意义的就行。

宋诗之河与唐诗之路同中有异

●陆坚(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化是一种载体,是思想和心志的外在表现。常山流淌着千年宋诗,也流淌着宋代有识之士对祖国山川和故国故土深爱的心血。

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看,唐宋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浙江又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中心,甚至也可说是当时世界文化高度发展的中心,马可波罗游遍世界之后说杭州是“天城”。因此,浙江人研究宋代文化,相对更有历史的亲切感。

唐诗之路上的那些唐诗,主要内容是赞赏名山大川的壮美,这自然是优秀文化遗存。而宋代诗歌(包括一些词),除了与上述唐诗有相似内容外,更或明或隐地蕴含有报国之志、爱国之举、强国之念!这或许是宋诗之河与唐诗之路同中之异的一个方面,也或许是宋诗之河的文化底蕴之一。(衢州晚报供稿 作者 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