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诗人曾几与衢州、常山的情缘

时间:2021-03-02 15:48:37 | 来源:中国网衢州

首页>研究成果>

曾几(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州)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官至礼部侍郎,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清。事迹见陆游《渭南文集》卷三二《曾文清公墓志铭》及《宋史》卷三八二本传。曾几是南宋初与陈与义、吕本中齐名的江西派代表作家,在当时及后世影响甚大,虽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并无其名,但时人皆以江西诗人目之,著名的诗人陆游便是其弟子。他对陆游有知遇之恩,陆游曾写道:“文清曾公几,绍兴中自临川来省其兄学士班,予以书见之。后因见予诗,大叹赏,以为不减吕居仁。予以诗得名,自公始也。”又有一首诗回忆云: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

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

曾几与衢州的渊源颇深,众所周知,他最负盛名的一首绝句《三衢道中》,便是描绘初夏时节常山县三衢山道中幽美景象的名篇。这首活泼轻快的短诗,也成为南宋初期诗坛上纠正早期江西诗派粗硬檥枒之病,以“活法”作诗的代表作品。故钱钟书先生评论道:“他的风格比吕本中的还要轻快,尤其是一部分近体诗,活泼不费力,已经做了杨万里的先声。”实际上,除这首诗之外,现在流传的曾几《茶山集》中,尚有为数不少的与衢州、常山县有关的诗篇,尤其是诗中保存了若干关于宋代衢州的历史文化资料,弥足珍贵。据白晓萍博士论文《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第六章第三节《曾几年谱》的考证,曾几曾先后两次寓居上饶,分别为绍兴十二年(1142)至十四年(1144),以及绍兴十八年(1148)至二十五年(1155)间。我们知道,上饶与衢州相邻,现在读者所能看到的诗人关于衢州的诗篇,与他寓居上饶的岁月密不可分。笔者将这些诗篇一一枚举分析如下,不揣谫陋,以就教于方家。

1.《游虎丘寺》

重游吴子国,又入虎丘山。长日挽人住,好风将我还。儿童陪胜践,长老记衰颜。无复尹和靖,西庵空掩关。

其中“长老”句下有曾几自注云:“长老沼公,尝邂逅于三衢。” 也就是说,这首写于苏州虎丘寺的诗歌,诗中提到的虎丘寺中的“长老”,乃是曾几往日在衢州认识的旧人。由此可推知,曾几寓居上饶其间,当多次经过衢州,并与当时衢州地区的文化名流有过交往。

2.《吕郎治先以职事至常山县不敢越境以书致两郡酒日铸茶》

子到常山县,饶阳有敝庐。相望百里地,空得数行书。睡思茶料理,愁怀酒破除。新秋即在眼,过我定何如?

这首诗中的“吕郎治先”,即吕大器,字治先,吕本中从子,吕祖谦之父。据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所记,他娶了曾几唯一的女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据明阮元声、史继任《东莱吕成公年谱》所载,呂大器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至二十五年,任浙东提刑司干官。宋代的衢州隶属于两浙东路,这首诗就作于吕大器任浙东提刑司干官之时。因为曾几所寓的上饶南宋时隶属于江南东路,故此诗题云吕大器“不敢越境”。

3.《迪侄屡饷新茶》二首之二

敕厨羞煮饼,扫地供炉芬。汤鼎聊从事,茶瓯遂策勋。兴来吾不浅,送似汝良勤。欲作柯山点,当令阿造分。

这是一首写茶的诗,“柯山点”下有曾几自注云:“俗所谓衢点也。” 这里的柯山点、衢点,乃是指宋人喝茶的点茶之法,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宋徽宗《大观茶录·点》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方法: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谓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遶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疎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面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茶面不动,击拂既力,色泽渐开,珠玑磊落。三汤多寡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周环旋复,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寛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轻云渐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则以筅着居,缓遶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就笔者所见,宋代的文献资料中,仅在曾几的这首诗中存有“柯山点”“衢点”这样以衢州地名命名的点茶之法。据此可知,宋代衢州地区喝茶之风一定相当流行,点茶技法必定相当高超娴熟,并享有盛名,这也是宋代衢州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一个佐证。

4.《造侄寄建茶》

汝已去闽岭,茶酒犹粲然。买应从聚处,寄不下常年。洗涤卢仝碗,提携陆羽泉。无人分得好,更忆仲容贤。

这也是一首写茶的诗,其中“聚处”下有曾几自注:“侄居三衢,俗言所出不如所聚。”建茶即福建建溪茶,是宋代最著名的茶品,张舜民《画墁录》记道:

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膏茶。其后稍为饼样其中,故谓之一串。……迨至本朝,建溪独盛,采焙制作前世所未有也。

据此诗第一句可知,曾几说他的侄子曾造已经离开了建溪,然而之所以还能够给诗人寄来建溪茶,是因为曾造现在住在衢州的缘故。所谓“所出不如所聚”,即是谓衢州地区虽然并非众多物资产品的原产地,却是当时商品汇集的地方,而上好的建溪茶,当然也可以买到。我们知道,南宋定都杭州,衢州为两湖、江西、福建地区进入临安的通道。程俱《衢州溪桥记》载:

衢之为郡,郊邑疆理错处众山间,大溪贯其中,东会浙江入于海。其源实出岩谷畎涧,至郡城始大,郡西三邑之人,输赋租,走期会,适市井,与行旅之出入荆闽者,皆绝溪往来。

《方舆胜览》中又记衢州:

川陆之会。毛幵《竚舟亭记》:“衢为云云,南走闽,西适楚,距浙江五百里而近。”当东南孔道。毛幵《和风驿记》:“衢为州,云云,闽、越之交,舟车往来之都会。”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合议达成,战争的硝烟暂时停歇,南宋王朝迫切面临恢复国力、发展经济的重任。经过若干年的恢复与发展,到曾几写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宋代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衢州作为都城临安与江西、福建、两湖地区的枢纽,其商品物资之丰盛,市场贸易之繁荣,于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5.《喜闻天兵已临衢寇》

野宿溪行各晏然,吴头楚尾接风烟。岂知苻泽深为祟,不道柯山最近天。境上音邮多浪语,殿前兵马是真传。未能日报书三捷,竹簟纱厨到晓眠。

所谓“天兵已临衢寇”,《宋史》卷三一《高宗纪》载绍兴二十四年(1154)五月,“衢州民俞八作乱,围州城,通判州事汪召锡拒却之,遂掠严州寿昌县,遣殿前司正将辛立讨平之”。关于“俞八作乱”之事,宋代很多史料均有记载,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绍兴二十四年六月甲辰条:

左朝散大夫、知衢州王曮罢,左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王师心知衢州。时饥民俞八等啸聚为盗,而曮措置乖方,诸盗结集至千余人,掠严之寿昌,焚仓库,杀平民。事闻,秦桧因奏曮有赃污不法事在有司,乞先次放罢。上曰:“曮,卿亲戚,今罢之,胜如罢其他十数人也。”既而殿前司遣将官辛立将兵千人往捕,贼遂平。

综合史料来看,此次民变虽发轫于衢州,但主要危害在严州寿昌县,且规模较小,很快便被朝廷军队所平息。从曾几诗中流露出的意思也能看得出来。如第一句云人们在野外露宿、水上交通等等,并未受到影响。第五句言虽然有一些耸人听闻的谣传,但并不足据。尾联又说平息变乱是早晚的事,自己还是可以高枕而卧,并不过度担忧。这首诗显然也可以作为正史资料的很好的补充与佐证。

6.《衢僧送新茶》

斋肠得饱又逐去,午梦欲成还唤回。定是僧家不堪此,满奁青箬送春来。

同前举第四首类似,这首也是写衢州地方的人送来新春头茶。整首诗写得俏皮活泼,说僧人不堪饮茶所带来的消食、破睡的苦恼,所以才来送给自己。

7.《谢郑侍郎饷酒》二首之二

鸣鞭走送徒纷然,开尝政足甜中边。甘辛未省有如许,气压烂柯山下泉。

“烂柯山下泉”后有曾几自注云:“三衢酒名不老泉。” 据此可知,宋代衢州所产名为“不老泉”的酒,应该也算是小有名气。“郑侍郎”即郑望之,官至吏部侍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八《游寓·宋》载其“侨居上饶”。曾几这首诗虽然是用衢州“不老泉”的酒来衬托郑望之所送酒之甘美,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不老泉”酒在当时也当是佳品,故此才用于诗中的反衬。关于此宋代衢州“不老泉”酒,就笔者目力所限,仅曾几这首诗中提及。故此,更能显出曾几诗歌对于考证南宋衢州物产方面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以上所举八首关于衢州、常山的诗歌,在曾几现存五百多首诗歌中并非显赫,然而,正如笔者以上的分析,这其中除有可以代表曾几诗风的名篇《三衢道中》之外,其余七首中保存了难得的宋代关于衢州地区的文献资料,其中如“柯山点”“所出不如所聚”“不老泉”等等,更是仅见于曾几的诗中,是我们研究宋代衢州、常山地区经济、文化等宝贵的史料,具有值得特书的意义与价值。此外,据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曾几家族与衢州亦颇有渊源,曾几“祖平,衢州军事判官,赠朝散大夫”。而他去世之时,九个孙女中的二人,“长适从事郎、衢州江山县丞李孟传。……次适迪功郎、监衢州比较务张震”。也算是曾几与衢州的一段未了情缘吧。

(作者系衢州学院常山宋史研究所研究员 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