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是南宋初期赫赫有名的贤相,也是一位才高识远的诗词大家,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说起来,这与传统科举制度讲求“学而优则仕”有着很大的关系,十年寒窗苦读,赋予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
赵鼎能文善诗工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十卷传世,清代《四库全书》以明代《永乐大典》为底本,收录了赵鼎诗174首,词25首,奏议64篇,骈文14篇,笔录7篇,又根据《历代名臣奏议》增补了奏议12篇,共有296篇,仍编为十卷。《全宋词》则编有《得全居士集》,其词多达45首。如此算来,赵鼎存世的诗词文章共有316篇。
本文对赵鼎的诗、词、文章作一粗浅辨析,借此来感受一下赵鼎的文人情怀。
诗:忧国忧民、情真意切
赵鼎留存的作品以诗最为丰富,多达174篇。其诗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时事诗、咏物诗和抒怀诗。
赵鼎一生跌宕起伏,历经靖康之难①,宋室南渡,从人微言轻的县尉一步步上升到位高权重的宰相,平时对时政国事异常关切,笔下自然也留下时代变迁的烙印。建炎元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赵鼎见京城汴梁民不聊生,于是上表请高宗回京,忧国忧民之心可见一斑,有诗《车驾还汴》:“孝感天心格,忧勤国步艰。贾生休赋鵩②,贡禹欲弹冠③。白发他乡客,清尊此夕欢。如闻京兆尹,拜表请回銮。”南渡之初,宋室随迁大臣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二,赵鼎胸怀全局,深切认识到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敢叹边氛炽,今闻公道开。中原非世事,南国自人材”(《泊小金山觉渡寺僧言建德知县桐庐知名婺州教授皆被召》)、“威棱徒料峭,生意自斓斑。谁是淮西将④,提兵夜斩关”(《次韵富季申雪中即事》)等诗句,表达了赵鼎对国家选拔人才政策的诚心拥护和对贤臣良将的迫切渴求。
赵鼎的咏物诗也较多,主要为咏梅诗和咏景诗。赵鼎对梅有偏爱,经常借梅喻人,寓意于物,有咏梅诗13首。如“桃李丛中独立难,自怜孤艳层春寒。微风只解分香去,流水犹能照影看”(《洛中次韵河南令王子与观梅》)“黄梅一株香飕飕,青苹浮水涵春洲。那知落雪纷满头,但觉香露沾衣裘”(《独乐园夜饮梅花下》)等,借助对梅的赞赏,把士大夫“孤傲淡泊、高洁雅逸”的人格品性形象地凸显了出来。咏景成诗也是赵鼎一大爱好,每至一处,必有颂诵,尤其是对于故地胜景,赋诗更多。如宣和元年(1119),赵鼎在山西老家丁母忧期间,他将蒲州胜景逐个题诗,共有《蒲中杂咏》33首。绍兴年间(1131-1132),赵鼎谪居常山县期间,在黄冈山建造了“独住亭”,并专门赋诗,镌刻手书于石上,“亭前旧种碧琅轩,别后何人著眼看。山下溪流接潮水,时凭双鲤报平安”,引得张浚、沈与求、吕本中等众多好友纷纷和诗共鸣。
唱和抒怀,是赵鼎诗的一大特色亮点。官宦生涯中,赵鼎以诗会友,交游唱和,借以抒发内心的抱负和情感。崇宁五年(1106),赵鼎登进士第,时年22岁,他写下了“氤氲和气凤城春,正是英豪得志辰。雨露九重均造化,丹青千字富经纶”(《登第示同年》),与同榜好友共享登第的喜悦,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担任洛阳令前后,赵鼎经常与宋退翁、张与之、王子与等一群同道中人把酒言欢,纵情赋诗,写下了《独乐园夜饮梅花下》、《次韵退翁雪中书事》、《次韵张与之登巽亭》等诗。赵鼎唱和抒怀最鼎盛时,当属隐居常山县黄冈山永年寺期间,在近两年的山村悠闲时光里,赵鼎作诗80余首,其中唱和诗达30多首。尤其是与范冲、魏矼、了空和尚之间的唱和,你来我往,以诗言志传情,后人将其汇编成《三贤唱和诗》,传颂一时,可惜诗集现已散失。
赵鼎入京之前,有近二十年在偏远荒僻地方任职,又恰逢国事之乱,心中也有过迷茫、困惑与压抑,经常借助诗歌形式,与亲友互相慰藉。“念昔一笑相逢初,我时尚少君壮夫。十年再见辇毂⑤下,我鬓斓斑君白须”(《舟中呈耿元直》)、“幽心迷簿岭,断梦阻关河。赖有清樽酒,时时一醉歌”(《左冯翊寄东镇张致一兼闻喜亲旧》)、“劳人州县若为情,蹭蹬⑥穷途已半生。愁满西风双鬓白,梦回中夜寸心惊”(《次韵县尉》)。翻开诗卷,念故思乡之情无处不在,尤其在遭受贬谪后,这种情绪更为强烈:“贺监湖边树树花,东风随意作纷华。那知老守怀归切,陇水秦云是我家”(《丁酉春绍兴书怀》)。
词:婉媚含蓄、悲壮激昂
词是诗的别体,是民间歌曲与文人酒边文化结合的产物,类似于现在的流行音乐歌词。赵鼎传世的词共45首,历来评价很高。南宋文人黄升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中称赵鼎词“婉媚,不减《花间集》⑦”,清人周颐在《蕙风词话》称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四库全书总目》则说他“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
宋室南渡之前,经济繁华,民生富足,朝野上下普遍蔓延着享乐之风。这期间,赵鼎的词含有香艳娇媚之韵。清人李慈铭在《〈南宋四名臣词〉序》中认为:“四公中,得全居士(赵鼎)之词最为艳发,似晏元献(晏殊)。”以《点绛唇•春愁》为例: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⑧,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上阙中的“鸳帐、嫩”,映衬出一段多情浪漫的时光,但这只是个往日的春梦,如今满腔的孤独恨意,无人能诉,无处排遣。下阙则通过“褪、近、尽、紧”等字眼,再三强调“消瘦”的情境,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虑之心。词中虽有艳笔,但能以简约细腻的文字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神思遐想。澳大利亚悉尼教育局助理局长史双元博士评价道:“这首词自然属于婉约之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惋叹之中又有着坚韧,婉约之中不失筋骨。词的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到口即消却耐人寻思。”哪个少年不多情,赵鼎早期婉媚词作有不少,如《蝶恋花(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怨春风(闺怨)》、《画堂春(春日)》等。其中《浣溪沙(美人)》描述了一位女子与情郎依依惜别时的场景,情之深意之切,令人嘘叹:
艳艳春娇入眼波。劝人金盏缓声歌。不禁粉泪揾香罗。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寸肠争奈此情何。
据考,赵鼎有一小妾,名为三十六娘。赵鼎对她宠爱有加,其《家训笔录》专门列有一项:“三十六娘,吾所钟爱,他日吾百年之后,于绍兴府租课内拨米二百石充嫁资,仍经县投状,改立户名。”遗嘱里专门让小妾再嫁,并拨付以嫁资,这种观念在今天也算是思想新潮,意识超前。这首《燕归梁(为人生日作)》疑是赵鼎贺三十六娘生日所作。
绰约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风标。湘裙明佩响琼瑶。散馥郁、暗香飘。
小春十月寒犹浅,妆粉弄梅梢。秦楼风月待吹箫。舞双鹤、醉蟠桃。
南渡后,赵鼎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词的题材选择上,除了传统的伤春悲秋、情人相思外,更多地抒写了忧时念乱、贬谪羁旅、隐居闲逸的情怀。如南渡初期,赵鼎写下了“世皆传诵”的《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⑨,浇胸臆。
该词上阙借景抒情,字句中无不透露出北宋沦亡后去国离乡、南北莫辨的凄凉景象;下阙则描述了忧愤交加的心境,最后一句“便换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气势磅礴,直抒胸怀,有画龙点晴之效。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此类皆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类似的词还有《河传(秋夜旅怀)》、《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等,悲愤激昂之情跃然纸上。
赵鼎与友人唱和交游的词也有不少。如《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西江月(过福唐留别故人)》,述尽故友间的情深谊长。论交往相知,赵鼎与亲家公范冲最为密切,寓居常山县黄冈山期间,除唱和诗以外,赵鼎还曾一连写词《好事近》四首,呈于范冲,显露出难得的超脱闲逸。
《好事近(雪中携酒过元长)》:
春色遍天涯,寒谷未知消息。且共一尊芳酒,看东风飞雪。
太平遗老洞霄翁,相对两华发。一任醉魂飞去,访琼瑶宫阙。
好事近(再和)
羁旅转飞蓬,投老未知休息。却念故园春事,舞残红飞雪。
危楼高处望天涯,云海寄穷发,只有旧时凉月,照清伊双阙。
好事近(再和)
一炷鼻端香,方寸浪平风息。汲取玉池春水,点红炉微雪。
年来都以酒相妨,进退只毫发,却道醉乡深处,是三山神阙。
好事近(再和)
烟雾锁青冥,直上九关一息。姑射有人相挽,莹肌肤冰雪。
骑鲸却下大荒来,天风乱吹发。慨念故人非是,漫尘埃城阙。
这一组《好事近》词,一方面,“且共一尊芳酒,看东风飞雪”、“年来都以酒相妨,进退只毫发,却道醉乡深处,是三山神阙”等,体现了赵鼎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在的心情,以及与友人欢聚谈笑的超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羁旅转飞蓬,投老未知休息”、“慨念故人非是,漫尘埃城阙”等词句中,也隐约流露出落寞感伤的情绪。
文:气势畅达、浑然天成
赵鼎的文主要包括奏疏、骈文和一些自传性的笔录。《宋史》称“鼎为文浑然天成,凡高宗处分军国机事,多其视草,有拟奏表疏、杂诗文二百余篇,号《得全集》,行于世。”
宋室南迁后,上谏论政、建言献策这种方式让赵鼎的才华显露无遗,在他个人升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宋史》记载:“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可以说,赵鼎提出的四十项建议,有三十六项被朝廷采纳,深受高宗赞许,这一方面得益于赵鼎才智过人,谋略超凡;另一方面,与其奏议中显出的文采才气也有莫大的关系。不久,金兵逼近长江,高宗召集大臣讨论应对之策,“鼎陈战、守、避三策”,高宗深以为然,于是又“拜御史中丞”,赵鼎正式步入朝廷重臣之列。
建炎年间,高宗认为神宗、哲宗等前两朝的历史记载多处失实,朝廷上下议论不一,于是令赵鼎以宰相之职监修这两朝史书。在赵鼎的主持下,两部史书皆实现了“是非各得其正”的效果,高宗对此非常满意,亲书“忠正德文”四字及《尚书》一帙赐予了赵鼎,并称“《书》所载君臣相戒饬之言,所以赐卿,欲共由斯道。”这是对赵鼎文才的最高褒奖,其作品集《忠正德文集》也因此命名。
赵鼎出口成章,即使在落难时期,其展现的文采亦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绍兴八年(1138)起,赵鼎一贬再贬,从绍兴到泉州,到潮州,再到漳州,最终到吉阳军(海南三亚),但忠君报国思想却始终坚定如一。在《谢到吉阳军安置表》中,以骈文形式向高宗表明心志:“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后,不由感慨:这老头还是像以前一样倔强!
贬谪期间,赵鼎深知秦桧为人奸诈,绝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先后作《家训笔录》、《辩诬笔录》、《自志笔录》,一方面总结人生,交待后事;另一方面自我辨析,以正视听。绍兴十七年(1147),赵鼎不食而卒,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意思是说:我死后,会像殷商宰相傅说一样,骑着箕、尾两座星宿回归到天上去,但是我的灵魂气概会化作高山大河,雄壮地推动宋朝的富强兴盛。其忠心不二,天地可鉴。难怪宋代诗人陆游读到这两句话时感叹道:“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赵鼎死后,天下闻而哭之。朝野文人纷纷作文悼念,传寄哀思,祭奠诗文达数十篇。其中,南宋四名臣之一胡铨的《哭赵鼎》流传最广:“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阁下特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天地祗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赵鼎的一生虽然历经磨难,可终究还是相当成功的。论功名,他是南宋第一贤相,《宋史》载:“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论文才,他文章浑然天成,御赐的“忠正德文”可为证明。泉下如有知,赵鼎自当含笑瞑目。
(作者系常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常山县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王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