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户外归“家”,衢州共建共享200个“劳动者港湾”

时间:2022-08-23 13:25:00 | 来源:中国网

首页>本网原创>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者是历史和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不论什么时代,城市都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者不仅是城市运行的动力,也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中,以服务广大劳动人民为根本,聚焦户外劳动者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如厕难等“四难”问题,坚持创建惠民、创建为民、创建靠民,扎实推进“劳动者港湾”建设,截至目前,衢州全市已累计打造200多个“劳动者港湾”,服务一线劳动者144万人次,为“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平添了新亮点。

港湾,寓意着停靠栖息之所。在“劳动者港湾”,劳动者的身体得以休息,心灵有所依托,这里是他们休整和再出发的地方。

衢州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整合市内原有的志愿服务站、邮政亭、垃圾中转站、银行、电信、社区等服务大厅和有条件的机关单位门卫室等现有空间资源,盘活主干道国有闲置店面,拓展树荫下、公园旁、广场内、公交站、公厕边等有利于户外劳动者临时休憩的空间,充分挖掘各类空间资源,分层分类打造“劳动者港湾”。

在自建的同时还整合单位、协会资源,实现合作共建,如联合电信建成“爱心翼站”,联合外卖企业建成“先锋骑手驿站”,联合快递行业协会建成“快递小哥驿站”等,实现资源汇集融通。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手机没电了能充电,饭凉了能加热。在一个个“劳动者港湾”,尊重劳动者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体验。

为了促进劳动者港湾建设规范,衢州市制定下发《衢州市劳动者港湾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确定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施、有规范制度的“四有”建设标准,建成一体的、固定的、专业的劳动者休息站、补给站。

每个“劳动者港湾”确定专人联系、专人维护,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常态化开展随机检查,同时邀请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加强监督指导。像衢州市文明办联合衢州市总工会每年都会对“劳动者港湾”进行实地检查和综合评定,现已评出五星级劳动者港湾10家,四星级劳动者港湾15家,三星级劳动者港湾25家。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卫、交通、保洁、保安、物业、搬运、家政、快递、餐饮……城市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普通劳动者的参与。

“劳动者港湾”用心打量他们的身影,紧贴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开水、暑期爱心凉茶、充电、洗手间、雨伞、应急药物和老花镜等常见服务。同时,发挥各港湾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设立爱心冰箱、爱心候车室等特色项目。在各港湾设立征求意见箱,积极听取劳动者意见,努力做到“服务对象需要什么就提供保障什么”。

十万小锦鲤,一座有礼城!衢州“小锦鲤”志愿服务队伍自2018年创建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组建志愿队伍1600余支,招募志愿者12.8万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2万小时,“小锦鲤”已经成为衢州市志愿服务的一大特色品牌,形成了“三团、三红、三站、三大主活动”的工作体系。

三团是“创文青骑团、净城慢跑团、银发督导团”;三红是“红管家、红色物业联盟、红手印”;三站是“劳动者港湾、志愿服务有礼站点、雷锋广场”;三大主活动是“双联双服务‘1+N’、基层有礼行、创文十清行动”。 

衢州在持续推进“劳动者港湾”服务点设置的同时,引导全市“小锦鲤”志愿者通过“劳动者港湾”开展志愿报名服务,探索建立“港湾服务+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以“劳动者港湾”为媒介,吸引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热心市民等加入“小锦鲤”大家庭中,实现志愿服务从自发到自觉,全市共有67万志愿者以“三站”为基础,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达5万余场次。

细微的行动,让普通劳动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暖,让他们在户外也找到了家的感觉。

“满城尽是小锦鲤,人人都是主人翁。”衢州市自2019年6月正式启动“劳动者港湾”品牌建设以来,3年间共推出爱心冰箱20台次,矿泉水等饮品5万余瓶,收到物资和捐助款项76万余元,3000余人次参与,充分彰显了尊重劳动,关爱一线劳动者的文明风尚。(作者 吴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