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衢州市博物馆举办了诗路寻博——“探寻清献足迹,感悟名臣气节”研学游活动,16名五年级的学生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以“诗为串、路为载、寻为趣、博为标”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诗路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立足衢州清廉文化代表人物——赵抃,弘扬清廉、孝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赵抃是衢州籍北宋名臣,以清廉著称,与包公齐名。“清献”是其谥号。
图一,活动从参观赵抃祠开始。
同学们参观了赵抃祠,乘船游览了钱塘江流域诗路风光,在赵抃故里探访孝悌里、濯缨亭,品尝“赵抃家宴”。其间还穿插进行了寻找“宝藏纸条”、知识竞答、吟诗作画、设计菜单等环节。最后回到博物馆,他们自编剧本,自制服装,排练表演了赵抃的清廉故事。
活动组织者表示,本次研学游活动就是要让衢州清廉文化代表人物——赵抃,走出书本和博物馆,使清廉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清廉文化种子播种在同学们心中。
一、走清廉古迹
赵抃祠为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古老的祠堂里,博物馆讲解员“姐姐”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述了赵抃清廉、孝顺的事迹,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学习清廉文化的新鲜窗口。同学们认真听,努力记。根据儿童特点,寓教于乐。参观学习中,插进了“寻宝找纸条”的游戏。通过做游戏,同学们纷纷找到了打印着赵抃人物信息资料的纸条,以此加深了对赵抃的了解,为下一步创作赵抃故事剧本打下基础。
图二,参观赵抃祠。
图三,认真学习赵抃事迹。
图四,找到赵抃信息资料的“宝藏纸条”学习起来。
二、游清廉江水
衢江属钱塘江支流,信安湖为衢江之一段,水质多年保持国家一级。一江清流,两岸诗意。同学们追随赵抃足迹,登上信安湖画舫游船,泛舟湖光水色,品尝特色点心。在游览沿江诗画风光的同时,进行赵抃知识题抢答,以飞花令的形式吟诵以“水”“江”为主题的古诗词,还拿起画笔,画出心中最美的沿江风光并题写诗词。
图五,登上画舫。
图六,透过船窗赏诗画风光。
图七,赵抃知识抢答。
图八,画出最美的沿江诗画风景。
三、品清廉美食
离开画舫,同学们来到赵抃故里——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信安湖依村流过,一湾湖水宁静澄碧。赵抃当年与苏轼等诗词唱和的“濯缨亭”已重建。沙湾村曾名“孝悌里”。同学们参观了赵抃纪念馆,上了孝悌文化课,聆听了赵抃的孝悌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衢州博物馆根据相关史料与文物信息,结合北宋文人菜的特点,立足赵抃的清廉思想事迹,研发复刻了“赵抃家宴”。同学们在赵抃纪念馆,品尝了“赵抃家宴”:肉沫蒸鸡蛋、芹菜炒百合等四菜一汤,还有“清献馒头”。程俊希同学平时饭量不多,这天吃得特别多,边吃边说好吃。饭后,同学们完成了新任务,为“赵抃家宴”取菜名,替“赵抃家宴”设计菜单。
图九,好吃的清献馒头。
图十,味美的赵抃家宴荤素搭配,真香。
图十一,介绍自己设计的“赵抃家宴”菜单。
四、演清廉故事
回到博物馆,同学们根据赵抃的人物信息资料,将酝酿中的赵抃的故事剧本,落实到纸上,还用纸裁剪自制简单的演出服装。他们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写剧本,第一次表演赵抃的故事,但经过一番排练,他们大胆地登上舞台,演绎了他们心目中的赵抃形象。
图十二,剧本讨论。
图十三,量体裁衣做演出服。
图十四,彩排。
图十五,清廉情景剧《守蜀有方》演出。
研学活动获得小组第一的张诗洁同学说,研学使我们初步学习体验了清廉文化,沿江诗路文化,激励了我们今后更好地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图十六,清廉书籍《赵抃》做礼物。
图十七,颁奖品(盲盒)。
图十八,留下美好记忆。
本次活动,通过走清廉古迹、游清廉江水、品清廉美食、演清廉故事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了解衢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让琴鹤清风根植于同学们的心灵,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汪萍 胡江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