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以水为脉,依水而兴,城廓村貌历历可见;因水而美,河湖交织,勾勒出四省边际大花园最美的风景。
在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风口,衢州市水利部门跳出水利,放大格局,以水作笔,以服务城乡发展为墨,历十年擘画一幅凸显水优势、打响水品牌、变水生态优势为水产业优势的“共富”图景。
白天在西区大草原看信安湖湖光秋色,夜晚在水亭门街区赏万家灯火,或是在沿湖绿道来一场环湖骑行等等,沿湖的各项活动已经成了节假日在衢休闲的市民和外来游客的首选。然而时间倒退回十多年前,信安湖的名字对衢州人而言,仍是陌生的。
2006年底,水利部门在衢江上建成塔底水利枢纽并蓄水,衢江城区段由此形成了一个与杭州西湖相当、面积6.2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因衢州旧称信安郡,得名信安湖。一个湖与一座城的“羁绊”,早在命名之初便已牢牢维系。
信安湖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衢江上“潦则盈、旱则涸”这一“看天给水”的窘境。依靠水利部门对上下游各大水库和水利枢纽的综合调度,城区水位得以更为科学地调控,特别是进入秋冬枯水期,“河床变河滩,碧水不复见”的衢江季节性断流旧景不复存在。
2013年,水利部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信安湖水系改造提升工程,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在满足防洪功能前提下,水利巧匠们让防洪堤保留了原始河道的生态曲线,建起一座“春季樱花烂漫、秋季黄金水岸”的防洪堤公园,让一座城因一个湖而生动起来。信安湖更因城水和谐共荣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水利部门并未就此止步。衢州是南孔圣地、东南阙里,作为衢城核心水地标,水文化基因理应厚植于此。为此,水利部门在充分保障水安全的基础上,将人文休闲等元素融入河湖治理,一批曾盛极一时的衢江古埠、古渡被融入堤防建设后得以渐次呈现:让孟郊著诗念叨的浮石潭边,建起了浮石古渡水文化主题公园,白居易、王安石、杨万里们吟咏的衢江被收录在公园里的衢江诗词文化长廊中,静待游人品读;明清时的浙西水上物流集散地柴埠头被复建起四喜亭码头,寓意“人间有四喜”。而随着水亭门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开发,水岸联动,让这里成为衢城最热闹的网红打卡点,也让曾经远去的烟火气,在江水边如昼灯火和鼎沸人潮中渐渐回归。
而在不远的将来,一座被称为浙江省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龙吟瀑即将在信安湖上揭开面纱,这个融观光旅游、文化科普、康体休闲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是水利衢江治理二期的核心节点,穿越古今,像是水利写给这座城市的散文诗,惊艳了时光,留待后人细品。(胡文佳 任佳慧 祝秋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