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大溪边乡深入谋划红高粱产业“提质增效”工作

时间:2022-12-05 11:10:33 | 来源:中国网

首页>三衢纵览>

12月2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专家一行专程来到开化县大溪边乡开展“科技三服务”活动,与当地乡村干部一起召开座谈会,深入研讨红高粱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对策。

大溪边乡自2015年创新发展红高粱产业以来,一直得到了省农科院等省市县各级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从2017年以来,省农科院就已连续安排了三任省科技特派员,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指导、良种引育、项目建设等形式支持大溪边乡红高粱产业稳固发展,协助创建红高粱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取得省农科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与大溪边乡上安村党支部书记余雄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双喜临门”佳绩。

红高粱耐旱耐贫瘠的生物特性,非常适合农村缺水易旱坡耕地和土地整理、非粮化整治后等生土耕地种植。周边乡镇与区域纷纷前来大溪边乡学习“家家种高粱,人人有收入”的上安“共富”模式,先后都发展起了红高粱产业。红高粱种植面积已从大溪边乡上安村最初2015年引进试种240亩,发展到了如今2022年全省20余万亩,产业规模扩张了近千倍,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的旱粮生产、土地整理、非粮化整治等工作。

座谈会上,大溪边乡党委书记叶卫剑介绍了红高粱产业发展现状,抛砖引玉地提出了红高粱产业发展上面临的种植效益减少,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三大瓶颈难题,表示希望在座的专家能集思广益,继续帮助大溪边乡推进红高粱特色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和产业外延,形成多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推进大溪边乡红高粱产业的提质增效。

“大溪边乡要从技术、标准两个角度,提升产业上游红高粱种植技术,研发产业下游红高粱产品种类。”县政协委员、大溪边乡红高粱产业协会秘书长郑建平认为,随着全省红高粱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加剧了红高粱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对大溪边乡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冲击,但另一方面也给大溪边乡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提出,大溪边乡应加强院地合作,以全省红高粱产业的技术高地、标准高地为发展新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引领全省红高粱产业发展,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对红高粱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延长产业链,是使农民收益提高最有利的方式”。针对种植效益不高的问题,省农科院玉米所党支部书记何英军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好大溪边乡特色的红高粱酒厂和品牌是当前提升效益的着眼点。

“受土壤、地形、气候、品种的影响,大溪边乡在红高粱产业提质增效上要牢牢抓住优势品种,努力克服连作障碍推动可持续发展,在现有小型机械化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大型机械设备高效化”省科技特派员吕学高在大溪边乡派驻多年,对当地红高粱产业较为了解。他指出,对于播种、病虫害防治等,可以考虑采用飞播、飞防的方式,大大节省劳动力;对于当地土壤贫瘠条件较差,可配合机械翻耕增施有机肥等加强地力提升与养护;对于收割,在现有油菜、水稻大型收割机的基础上,可进行提升改进,减少高粱收获损失。

“种源是农业的芯片、标准是产业的底片、品牌是产品的名片”,省农科院玉米所副所长赵福成指出,当前大溪边乡发展品牌化效益还不够显著,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广泛,要多参考借鉴其他农业特色品牌,将大溪边乡红高粱培育成具有特色的品种、标准和品牌。

省农科院玉米所栽培室主任陈斌指出,红高粱农产品极易形成同质化,尤其是高粱酒,要想在市场上突围,就要在口感和品牌上下苦功夫,可以通过请专业的酿造专家、品酒人来提升控制品质,进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避免小作坊模式,也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依靠市场主导性,来打造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品牌。

在座的省农科院专家和乡村干部围绕大溪边乡红高粱产业提质增效,突破三个发展瓶颈等问题纷纷建言献策,谈了各自看法、想法和举措,一致认为要积极挖掘和提升“家家种高粱,人人有收入”的“上安模式”内涵,及时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难题,让大溪边乡红高粱产业增加效益,创造更加显著的成果。(郑建平徐玉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