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省《关于在全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知》精神,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戏曲传承、书法和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双减”落地走实。
一是常态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以“红传”经典诵读为抓手,利用校园广播开展中华经典作品每日每次3—5分钟晨读午诵,定期举办读书节、中小学生诗词大会、节日集体诵读等活动,打造江山市语言文化品牌。2022年在衢州市“诵读中国”经典诵读比赛中,全市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5个,衢州排名第一。
二是着力推进婺剧传承进校园活动。依托江山市婺剧团、婺剧研究院,积极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婺剧这一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熏陶,确定石门小学、解放路小学、江山二中、城北中学等10所学校为婺剧传承基地,指导学校编撰婺剧表演校本教材,组织婺剧传人走进学校课后托管服务收徒传艺,每年定期组织婺剧校际展演活动,大力培养婺剧非遗项目传承小传人。石门小学的“诵读国学经典,弘扬婺剧文化”2022年婺剧展演曾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三是合力开展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严格落实书法教育进学校,进课表,进课堂,加强师资保障,确保学生每天书法练习不少于20分钟;根据各校中小学书画教育开展情况,遴选峡口小学、贺村一中等20所中小学设立“书画教育基地”;开展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进校园助力活动,充实学校书法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落实书法艺术普及教育与兴趣特长培养并重,举办“书画传情·红心向党”主题师生书画大赛,共评出一等奖94个,二等奖154个,三等奖360个;贺村一中坚持书法艺术“三进”教育培育儒雅少年(学校、课表和课堂)做法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四是整理筛选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组织力量整理发掘武术、投壶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建设中华传统体育基地,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也纳入各校的运动会、大课间活动,全面提升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格局。目前已经形成经济开发区小学的攀岩、塘源口小学和张村小学的洪公拳、峡口小学的门球、贺村三小的角抵、坛石小学的投壶等特色项目。2022年国庆期间教育部和央视联办的《传承的力量》播出了张村小学孩子们的洪公拳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