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衢州实际,依据科协职能,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四省边际人才科创高地贡献积极力量。
一、聚焦服务,打造四省边际人才高地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注重党建引领,建立学会党建联络员等制度,实现对科技社团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注重组织建设,拓展科协组织建设,指导成立食品科技学会等学术团体,更好地将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注重平台阵地,以学会、楼宇、学校、企业为载体,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注重活动载体,策划开展“青年科技才俊‘二十大’访谈系列活动”等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健全联络服务体系。健全工作体系,以“一家三站”“希望之光”“引才计划”等工作载体为抓手,用项目、舞台、问题成就人才、发现人才。健全服务体系,开展“我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科技追梦人”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组织归属感、精神获得感、政治认同感。健全宣传体系,着力宣传激励,深入发掘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等一线奋斗的科技人员先进事迹,讲好科技工作者故事。三是培育工作品牌。做优“一家三站”,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大力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院士工作站、学会服务站、博士创新站建设,积极对接合作院士,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响“科技追梦人”品牌,不断提高评选的质量和成效。做实“四省边际”人才科创高地,支持浙大两院、长三角研究院等人才平台建设,形成学术活动规模效应、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二、聚焦产业,打造科创发展高地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明确我市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定位、现状和方向。挖掘我市传统制造空压机、变压器、轴承、消防器材等领域新动能,用学会服务站、博士创新站等服务平台激发传统行业创新活力和动能。二是聚焦问题需求。扎实摸清各产业链企业的需求和问题,构建资源整合平台、供需对接平台、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展会交易+平台服务+基地建设+人才汇聚+成果转化+生态优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六大特色产业链首席科学家制度和一县一业一学会制度,健全完善“产业+院士+学会+平台(企业)”服务模式。聚焦生态优化,形成一批有亮点、有特色、可复制的科技经济融合新模式、新样板。
三、聚焦科普,打造科普研学高地
一是积极营造科普生态。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着眼新时代科普工作要求,扎实开展青少年等5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争取建设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科普活动,努力争取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早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大力促进科普传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科普传播趋势和习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信息化服务阵地,进一步提升科普传播速度和群众参与科普的便利度。建设“衢州科普”新媒体矩阵,提升科普内容的品质和质量,有效提高科普影响力,提高科普传播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注重培养科普人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推动不同层次科普人才建设。谋划成立科普研究智库,汇集科技、传播、工程、展教等方面的专家,为科普工作出谋划策。四是着力培育科普品牌。围绕健康教育周、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周、消防案例周等开展专项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游、博士进课堂、院士专家校园行、科普大篷车巡展等品牌活动。五是推动建设科普场馆。致力于推动构建“1+N”的科技场馆体系,按照国内领先、衢州特色的标准,推进建设科技馆。
四、聚焦创新,打造创新活力高地。
一是开展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发挥科协系统学会资源优势,重点围绕落实发展战略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面推动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发挥好科协系统高端智库作用。二是构建特色科技智库。围绕四省边际人才科创高地、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动本地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继续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采编工作,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关于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重大建议。三是积极拓宽建言献策渠道。注重发挥科协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科技工作者建议、专题调研等多种渠道,围绕服务创新发展、民生改善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宁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