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孕育一个善治村——常山青石镇和尚弄村30年无越级上访的背后

时间:2023-06-25 10:42:48 | 来源:中国网

首页>本网原创>

6月15日,笔者走进常山县青石镇和尚弄村,村干部们正在商量村集体刚购入的新厂房招商事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永军兴奋地算起了增收账:这栋建筑面积达4800平方米的厂房,如果招商顺利,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50余万元的租金收入。“村风好,矛盾少,大家可以集中精力谋发展,好事一件接一件来了。”谈起村庄的发展,蔡永军一脸灿烂的笑容。

和尚弄村有329户、951位村民,村庄不大,但分散在三条山垅里。30多年来,和尚弄村坚持和气、和善、和顺“三和”文化治理村庄,形成了“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善治局面,未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主法治示范村。

打开一扇大门

和谐之风吹进来

漫步和尚弄的各个自然村,绿意掩映,整洁怡人。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他们在家习惯于关门。我们就提倡只要家里有人就打开门,这样便于相互照应。”蔡永军说,这是他分析农村的实际情况后得出的一条治理“土办法”。打开大门,邻居可以经常来串门,家中有事也方便相互帮扶。“我77岁的母亲就经常说,现在房子造得好、院子也漂亮,但把门关起来,邻居有事都进不来可不行。”

“要不是你们帮忙,我还不知啥年月能住上新房子。”低收入农户郑三土的母亲正在新房门前乘凉,说起自家的新房不仅配有厨房、卫生间,还专门做了吊顶、装了空调,她一下来了精神。

去年6月,郑三土家的泥房被评定为D级危房,雨天住在里面更是提心吊胆,但是家里存款只有一万元,根本不够建新房。有村民在闲聊中得知情况后反映给村干部,村集体马上为其申请了2.5万元相关补助,几名村干部还自发筹集4万多元,先帮其垫付建房费用。村委会副主任郑建平还主动承担起了帮忙联系施工队和采购建筑材料的工作。不到3个月时间,郑三土和其母亲就住进了新房。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村干部积极作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家户户打开房门,相互间知根知底,村干部们对农户的动态情况了如指掌。

村民徐忠仙和周存有患病需要大额的医疗费用,村民走动间得知情况后,纷纷捐款捐物;村民陈根花的孙女上晚托班没有报名费,隔壁邻居二话不说就帮忙垫上;有人造房子围墙往外修了一点引起邻居不满,村里就引导几位邻居坐在院子里一起协商。

村民主动打开大门,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也打开了干群之间的“心门”,人居环境散但人心不散,打造了乡村最基础的和谐关系。

推出一套流程

大小矛盾不出村

“我在任时,就很少有村民找我调解矛盾,更别说到镇里、县里越级上访了。”2020年底从村党支部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林德良言语间充满着自豪感。

和尚弄村黄、王、方、郑、毛五姓人口居多。自2000年林德良担任村干部起,村里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村民的大事小情,先由从家族里选出的村民代表处理,村民代表处理不了,由包片村干部处理;包片干部处理不了,再由村党支部书记出面。“到了我这一步是到顶了。”林德良说。

“无越级信访并不是没事,而是没等事情严重起来,就解决了。”林德良说,家族里选出的村民代表在本族有一定威信,他们待人和善、处事公道,大家一般都会给个面子,“快速化解矛盾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些靠法律法规,有些就要靠人情关系。”

2021年,和尚弄村成为杭州市拱墅区的结对帮扶村,开始谋划与低收入农户互助合作养鹅的项目。项目启动后,村里将下鸡弄水库及周边山林一并承包给了养鹅的村民作为养殖场地。由于该水库长期无人承包,被部分村民私下占用多年,水库外包后,导致这部分村民不满,经常来养鹅基地挑事。村里得知后,为了防止进一步激化矛盾,就给村民代表、网格员下任务,让大家分头找村民做工作。关键时刻村里开了一次协商会,林德良在会上说:“搞项目谋发展是好事,好事要办好,人心首先要齐,为个人的一点小利益,坏了集体的好事,就不好了。”有前期的工作铺垫,再加上老支书的一番话,这件事就这样平息了,养鹅项目顺利推进。目前,第一批1200只生态大白鹅,全部以每只299元的价格被预订,农户一次性分红最高达4000多元。

“乡村治理中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关键是别让边上的人煽风点火,小事变成大事,用好‘熟人’关系牵线搭桥,让村民自己面对面解决问题,而且事后纠纷不反弹,效果特别好。”蔡永军说。

去年5月,村民徐某打算新建房屋,并沿马路建造一排台阶。由于紧邻村道口,担心影响后续出行,路口的6户村民一致反对,要求徐某将台阶往内退1.6米。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片区村民代表黄仕兰是村里的老党员,平常为人正派,做事稳重。得知情况后,黄仕兰第一时间组织涉事双方到现场。她拿出一根绳子,让7户村民拉着绳子比划,反复测算。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徐某同意将石阶往内退了0.6米。

从1.6米到0.6米,这1米,既是邻里和谐关系的距离,也是干群相互信任的距离,更是和尚弄村30年无越级上访的矛盾调处方法论所在。

拓宽一条思路

发展提升幸福感

“投资方已来过村里考察,接下来我们可能要启动2000亩油茶基地项目,把闲置的山地利用起来;新厂房在招租,在外创办袜子厂的乡贤也有意将厂房迁回来,到时候就业岗位将会更多。”在村办公楼的百姓交流空间里,青石镇党委副书记、拱墅区派驻和尚弄村的第一书记朱浩,正向在此闲聊的村民分享一件件好事。

自从成为拱墅区的结对帮扶村,和尚弄村就此驶上了奔共富的快车道,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0年的10万元,飙升到2022年的超百万元。村庄快速发展建设的同时,土地征用等工作也相继增多。

为此,村里专门将村办公楼一侧的房间作为百姓交流空间,配备了座椅、图书、象棋等,吸引村民茶余饭后来这里相聚,也方便村干部在此聊聊村里的新鲜事、议议村里的难解题。

近年来,村民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的小轿车也多了起来。2021年,村里计划将通往叶家源自然村的1.9公里村道从3.5米拓宽至6米,并铺上沥青,方便车辆通行。该项目涉及30余户村民的土地。

项目动工后,村民林德华发现路基高出自家院子几十厘米,他便来村里寻求解决办法。“院子地势低了,垫高点不就好了。”正在闲聊的村民们纷纷给出建议。可是垫院子的钱谁出?最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出结果,由村里负责出砂石混合料,林德华自己出水泥和人工费。

“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着办,有些问题根本不需要村干部出面,大家商量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蔡永军说,下一步要把这个村民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做得更实。

人心和,则风气顺、发展顺。眼下,村里正在拓宽另一条村道,涉及10余户村民的围墙和辅房。“至少到目前,我们没有发现有什么矛盾纠纷。”蔡永军说,村里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对“无访村”这块金字招牌的检验,“现在看来和尚弄村的老百姓真的是通情达理。”

去年,“强村公司”以村集体的名义注册了“石宕”商标,年底村里销往杭州6.6万公斤胡柚,售价是过去的2倍多。今年3月,浙江常发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与村集体达成合作,承诺代工1999万元“石宕”品牌山茶油,村里可从中获得近百万元的品牌使用费。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气养人、和气生财、和气富民,和尚弄村的‘和’文化不只是在村庄治理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也是一种营商环境,要是没有这样的氛围,我这个挂职干部一天到晚忙着处理矛盾纠纷,想做点事也挺难。”朱浩说,挂职一年多,他是真心被这里的“和”文化感动了。(衢州日报 供稿,作者:吴建邦 葛锦熙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