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上好’奋斗精神的引领下,这里的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满满,把村庄建设得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7月21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小寨乡小寨村党支部书记杨国良在参观完“早上好”支部书记研学基地,看到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的巨大变化后感慨地说。
参观“早上好”支部书记研学基地。占振宇/摄
杨国良是本次冀州区首批来常山学习治村经验的成员之一,此次学习共有来自冀州区的20余名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从7月21日至23日,在浙江省常山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过程中,大家除了前往新昌乡达塘村、郭塘村和黄塘村、何家乡江源村、金川街道徐村村、东案乡田蓬村和金源村、芳村镇芳村村等地现场参观,还参加了“早上好”晨会,亲身领略在“早上好”精神的引领下,当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谱写出壮美篇章,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参观西甜瓜共富果园。姚洁/摄
冀州区的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为何跨越千里前来常山县“求经”?这一切的“缘分”都始于常山县的“早上好”奋斗精神。
就在不久前,冀州区与常山县共同举行了“南北互通携手共富”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指示精神——冀州、常山党建联建“冀时行”活动,并宣布“早上好”乡村振兴支部书记研学基地成立。
“早上好”精神源于达塘村,在“天天早起、事事争先、人人追梦、年年攀升”的“早上好”奋斗精神指引下,达塘村从贫困村成为了明星村,“早上好”奋斗精神也开始向周边辐射,新昌乡10个村党组织抱团开展“早上好”党建联建,通过合资建光伏、联手种丝瓜、聚力代加工、抱团搞经营,积极探索组团式、片区化发展机制,实现了资源互补、合作共赢。
参加“早上好”晨会。姚洁/摄
“‘早上好’精神提升了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我们实施‘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常山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从一句问候到一张导图再到一种精神,常山不断深化“早上好”的精神内涵,定期举行“早上好”晨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探讨促进强村富民的方法和途径。在7月23日举行的第三期“早上好”晨会上,冀州区来常学习的村党支部书记就在东案乡田蓬村一睹了“甜蜜产业”。
近年来,田蓬村充分发挥山水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西甜瓜产业,建立了全市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西甜瓜共富果园,年产西甜瓜60万公斤,产值超500万元,每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发放工资8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田蓬村还向外输出种植技术、专业人员和配套服务,辐射全国12个城市,产值超5000万元。“‘早上好’模式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互通互联,你一个人走路可能比较孤单一些,但是有很多人参与进来,很多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村庄的发展,回去以后找准一个定位,让‘地瓜经济’藤茂根壮。”杨国良说。
“南北互通携手共富”冀州—常山党建联建支部书记研学培训开班仪式。占振宇/摄
现在,“早上好”这股奋斗之风已经吹遍常山,也催生了“千万工程”累累硕果:创建未来乡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个、特色精品村26个,达标村168个;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达35.7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96元,增速7.8%,是2003年人均纯收入的7.8倍。
“早上好”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却也是常山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秘诀,是常山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和精彩写照。如今,常山以“早上好”支部书记研学基地为载体,让“早上好”党建联建品牌走出常山,拓展至省外,“常山经验”向全国分享。(朱灿 占振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