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大宝山胡柚合作社的基地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邓燕从埋置在地下的雨水收集器中提取水体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以进一步了解降水对胡柚生长和胡柚碳排放的影响。这场前沿科技与传统种植业的碰撞,意味着常山胡柚产业价值链开始从经济效益向生态效益延伸。
今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卫峰带领由一批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研究团队入驻常山,开展果园碳账户的研究工作,邓燕是团队的一员。据张卫峰介绍,果园碳账户在国内还是一项空白,但果园生态系统与草本植物生态系统相比,单位面积碳固定量更高、人为可控性更强,减碳固碳潜力巨大。“常山有胡柚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12万吨,是果园碳账户研究的最佳实践基地。”张卫峰说,今年3月,胡柚施春肥后,他在同弓选择了树势、地势较好的近2亩多胡柚林作为实验样本,将120棵胡柚树划分成30个研究单元。
邓燕告诉笔者,在整个果园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最大的有机碳库,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生物量碳库包括根、干、枝、叶和果实。在果树生命周期中,枝、干等生物量稳定增加,是重要的长期碳库。果实是一种流动性碳库,随着果实采摘,碳从果园中流失。叶片落到地面分解后,碳回归土壤,而修剪的枝叶如移出果园,则碳流失,如留在果园中自然分解,就是一种长效碳库。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单因素实验法,集中在固碳减排、养分动态以及土壤调酸等方面。
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一个完整的实验周期要从胡柚施春肥到开花期、幼果期、膨果期直至成熟期,方能得出胡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结论和计算公式,这需要一段时间,但邓燕通过日常观察和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对指导果农科学种植上已产生了效果。“比如传统观念是‘施肥越多,产量越高’,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是过量投入肥料会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土壤质量降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因此她建议果农将每公顷500千克的氮肥使用量降至每公顷300千克,色谱气象仪监测分析气体样本的结果显示,氧化亚氮的排放有了明显的减少。
“胡柚全生命周期碳排量的计算将为农业碳账户系统建设提供一个新样本,为后续农业碳汇、碳金融等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浙江省双碳服务促进会副秘书长郑锐锋一直关注常山胡柚碳排放研究项目,她说,通过文献总结和田间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柑橘果园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对探索果园碳减排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实现系统减排与农业增效的“双赢”目标。(葛锦熙 丁远进 方慧 张姬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