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现有非学科类机构102家,其中文化艺术类63家,体育类32家,科技类7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管率100%,全国平台上已合规机构支付渠道开通率100%。2023年暑期查处3起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移交综合执法部门立案处罚。通过近几年的系列举措,营造了校外培训的清朗环境。
一、坚持“四关”,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党的全面领导
把正办学方向关。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党建章程示范文本,落实机构按照示范文本要求对各自章程及时进行修订,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把紧课程建设关。成立校外培训机构课程审查委员会,制定《江山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教材审核管理办法》,定期组织人员对教材进行审查和检查,指导机构把好课程建设政治关。
把牢从业人员关。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审核和管理。落实对机构从业人员学历、资格证、履历、健康、无犯罪证明材料等进行审核,确保从业人员资审、政审“双合格”。
把强党建指导关。落实社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由社区派驻党性强的党建指导员定期传达推送指导机构党建工作的同时,对机构办学行为同步进行监督指导。
二、设立“四哨”,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乱象
反复吹警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放假前后,提醒家长拒绝参加隐形变异培训,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违规培训警示案例。
靠前设岗哨,建立镇、村、网格三级网格化监管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把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查处纳入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列入乡镇街道综合考核。
壮大流动哨,倡导家长、志愿者、“五老”等参与监管。不断壮大巡查同盟军队伍,聚指成拳联合护苗,针对周末、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段开展日巡夜查,营造高压态势。
常鸣联动哨,推进部门协作执法处置。组建“双减”工作综合执法队积极开展对信访举报信息的核实调查,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通报。
三、担当“四员”,提速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纳管
当好宣传员,凝聚共识。组织教育、文旅、体育和科技四部门召开纳管推进部署会,统一认识,提高站位,明晰要求,落实任务。
当好培训员,指导纳管。落实业务骨干熟悉纳管流程、要点,召开负责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部门管理员、技术员培训会,学习指引,推进纳管。
当好代办员,助力纳管。摸排纳管推进工作中难点、堵点,提供实时在线指导,安排人员登门开展代办服务。
当好督办员,提速纳管。定期召开部门工作推进会,反馈落实进度,交流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行每日晾晒,下发督办通知。
四、落实“四措”,推进预收费资金监管
加大政策宣传,规范预收费资金收取。通过微信、家长会等途径宣传参加校外培训缴费的相关规定;鼓励机构采取先提供培训服务后收费方式运营,严禁超时段、超标准收费。
强调结果运用,鼓励机构开立监管专户。对于积极配合及时开立预收费资金监管专户的机构,联合主管部门在遴选“白名单”时予以优先考虑,积极向各学校推送参与课后托管服务。
制订开立指南,突破监管专户开通堵点。靠前服务,制订开立指南,了解存在的问题,加强部门横向交流沟通,汇总推进中出现的难点、堵点,会商行之有效的破解措施。
落实专人指导,推进预收费全流程监管。公布咨询电话,实施一对一指导,协助家长安装移动端、激活个人账号;指导机构全面应用国家监管平台,实现选课、购课、消课、退费等全流程监管。
五、组织“四查”,清理校外培训违规广告
实施校门严查。要求学校严格落实不得为任何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招生、收费等宣传,同时落实校长第一责任,拒绝机构利用上、放学时间在校门口违规发放宣传单等。
组织机构自查。定期组织机构开展违规广告自查自纠,定期组织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登门审查专项行动,促进机构加强行业自律。
落实网络巡查。组织专人开展网上机构违规宣传巡查,重点关注机构从业人员、机构学员家长朋友圈信息,审查是否涉嫌存在诱导家长参加培训等。
开展网格普查。借力社区网格管理员、物业保洁员开展小区居民楼入口、商务楼电梯轿厢等处的校外培训小广告检查和清理,创设社区清朗环境。(祝应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