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开化县教育局以人为本,围绕“规范化管理”“精准化提升”“长效化监督”等方面,从保障师生一日三餐饮食方面入手,通过人性化设计和安排,努力打造“暖心食堂”,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一、规范化管理,打造高标准“暖心食堂”
一是建章立制强规范。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2023年开化县中小学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开教发〔2023〕29号)、《开化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师生伙食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开教发[2023]45号)等文件,对食堂财务、餐饮定价等每个环节制定具体标准,有效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是专项治理促落实。成立食堂采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县中小学食堂采购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组建专项督查组,开展专项治理,以师生、群众反应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坚持发现隐患必纠正,发现问题必整改。今年3月以来,共排查出问题147个,已全部销号整改到位;对7所学校食堂管理、餐饮工作的人员等进行约谈。
三是分类核算严管控。打破以往师生餐费“大锅饭”现象,实行师生伙食分开据实核算,严格执行师生“同菜同价”。教育财务核算中心每月开展食堂伙食费划拨和收支结余核算,教师伙食费原则上不实行充卡,如实行充卡结算,只允许在学校食堂刷卡消费,且每学年余额清零。长期以来,学校食堂盈亏均控制在4%以内。
二、精准化提升,打造高质量“暖心食堂”
一是统一采购配送,提升师生营养。实施学校食堂食品统一采购及配送服务工作,对外公开招标优质配送公司,统筹管理采购的食品种类、食品质量、食品价格等,有效降低学校食品采购成本,并将节流部分资金用于丰富师生伙食营养,在不增加学生餐费的基础上,每周中小学食堂中餐为师生配给新鲜牛奶、水果等。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提升用餐标准。一方面强化教师用餐保障,对各类学校教师每餐用餐标准都进行了明确。中小学校班主任、值周和晚督班的教职工食堂用餐标准最高25元/天,其余教师最高15元/天。每月伙食费行政下拨到食堂从原来的200元/月提高到450元/月,最高涨幅达125%。另一方面是有效提升学生伙食质量,从原来的一荤一素一汤,提升为一荤两素一汤或两荤一素一汤。今年以来,累计投入600余万元,近3500名教职工受益。
三是组织专题培训,提升菜品口味。充分借助衢州旅游学校的优势,组织全县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厨师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勠力让师生吃得开心。各校根据厨师技能等级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每晋升一个等级可增加工资150元左右,促进食堂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力争做到符合绝大数师生口味。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培训2次,受训人数达468人次。
三、长效化监督,打造高品质“暖心食堂”
一是固化陪餐机制,家校联动齐参与。建立领导班子和联系学校干部陪餐制度,每月采取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的形式,主动下沉学校食堂陪餐一次以上,一律当场扫码支付餐费。中小学、幼儿园每餐均安排学校相关负责人、教师、家委会代表等与学生共同用餐。陪餐人员对食堂伙食、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征求就餐师生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截至目前,共征集意见160余条,各校结合实际进行整改。
二是创新比拼晾晒,互学互促共提升。组建中学、小学、幼儿园等4个伙食晾晒群,学校负责人每日将每餐伙食照片发在教育局工作群、家长联系群等比拼。晾晒情况每天一统计,每周一通报,加强学校对师生伙食的重视,并促进菜品菜式交流借鉴。
三是打造阳光厨房,智能监管全覆盖。在全县所有公办学校“阳光厨房”全覆盖,实现关键环节可视化。增加Ai抓拍功能和物联感应设备,24小时全天候自动抓拍工作人员不当操作,精确监测各类设施设备,并及时异常预警。依托“众食安”系统应用,每日上传原材料采购、餐饮具消毒、食物留样等记录,每周上传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自查报告,让后厨运作实现阳光透明。今年以来,智能“阳光厨房”自动抓拍680余次,温控预警70余次,实现所发现问题100%闭环处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双减”工作的中坚力量。今后,开化县教育局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后勤保障上巧助力,切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有获取幸福的能力,让每一位教师有感受成就的快乐”。(汪敏 赖建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