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三举措赋能打造课后托管服务新样态

时间:2023-11-01 16:06:16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洋

首页>三衢纵览>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托管服务工作,常山县结合地方特色,借力传统体育游戏,创新拓展服务内容,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传统游戏进校园、民家工作室进校园、走进“未来乡村”等活动。

一、“走出去”,拓展课后托管服务渠道

1.走进“未来乡村”。立足地方特色,依托“未来乡村”,丰富课后托管服务的活动内容,拓宽活动的渠道。安排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与常山致朴公益开展合作,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在未来乡村开展致朴社区美育课堂。在美育课堂中,孩子们创造了一幅幅充满想象的作品。

2.走进榨油基地。古法榨油技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榨油基地学生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传统的古法榨油过程,其制作过程首先是通过传统水车将油茶果实捣碎,然后利用低温炒制,之后加铁箍束紧后叠放于木榨槽内,通过撞击木块对油饼进行挤压,从而纯物理压榨出清澈飘香的油脂。学生们都对这样的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全程都围着榨油师傅,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想亲身经历榨油过程。

3.走进劳动基地。为了落实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开发“一畦一世界”劳动基地,让学生们自己种植农作物,有的种了番薯、有的种了白菜、还有的种了南瓜。到了甘蔗收获的季节,带领学生走进甘蔗种植园,砍收甘蔗、共享劳动成果。学生们还带着自己收获的甘蔗,走进榨糖土作坊,体验传统榨糖工艺。

二、“请进来”,丰富课后托管服务内容。

1.传统手工艺进校园。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立足地方特色,成立传统手工艺人“民家”工作室,组织孩子参与学习,做好传承和发展。邀请地方有名的工匠师傅为孩子们打开了传统工艺的大门。开设木工坊课程,利用闲置校舍,新增木艺坊专用教室,请专业的老师来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更好的综合运用科学、艺术、数学等知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专注力和创造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传统游戏进校园。为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推行传统游戏进校园,打造出“一段一特”的课后托管服务课程。一年级跳房子,二年级跳绳,三年级滚铁环,四年级跳牛皮筋,五年级踢毽子,六年级抖空竹。学生们体验了传统游戏的乐趣,直言“这比手机游戏好玩多了”。

3.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还开展了各种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抄写古诗,由书法老师指导书写规范;三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画水墨画;四年级学生开展经典诵读;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中华故事我来说”活动,生动讲述一个个传统故事;六年级学生阅读有关书籍。

三、“动起来”,保障课后托管服务落地

1.学生动起来。“双减”政策到来,学校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家长们很满意,都积极报名。为确保参加课后托管服务的落实,学校统筹安排,做到每个年级都有项目,每个班里都去户外活动,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练习,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后托管服务才能活起来。

2.老师动起来。为更好的推进课后托管服务,学校提倡老师先行动。老师们,先自己学习,学会后再教授给学生,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信息老师等也都开设了相关拓展课,吸引感兴趣的学生来参加。一到课后托管服务时间,操场上、专用教室里都有学生和老师们活动的身影。

3.学校动起来。为更好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层面千方百计做好统筹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学校做好时间、人员、场地等安排,确保每个班都有老师、有活动、有场地,并提供课后拓展服务的活动用具,毽子、牛皮筋、绳子等。期间,通过和政府的合作,引进手工艺人,开拓课后服务阵地。(胡雪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