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教育局倡导将美种进学生心里,扎实开展“一季一主题”“一校一特色”美育活动,创新、丰富、多元的美育课程,激活美的力量。
一是打造校校有特色。结合“双减”政策,出台《艺术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区域推进五育并举、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足开齐音乐课、建强师资队伍,完善课程建设,搭建赛事、展演平台等措施,因校制宜,因校而定,促生“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局面。江山市长台小学依托校内外竹林资源,充分挖掘竹子的内涵和品格,编写竹编艺术校本教材,开设竹编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竹编技艺,领略传统手编艺术的魅力;萃文小学开设“点石成金”手绘课程,通过传“石头文化”、展“石头艺术”、品“石头内涵”,对孩子们开展美育。
二是落实班班有器乐。结合各校实际,落实专项经费,添置乐器,借助乡村少年宫项目,将器乐艺术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开设班班有器乐特色课程。分校、分片组织年度器乐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引导学生从课堂日常练习到走上展示舞台,从单一伴奏型乐器到一首完整的器乐组合作品,让学生在器乐作品中感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三是培养生生有特长。围绕每个学生小学毕业至少掌握一门乐器,掌握一技之“艺”的目标,努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全面的个人成长。如城北小学就开设了书法、合唱、婺剧、拉丁舞、铜管乐等46个社团。目前,解放路小学、城南中学的“婺剧”,实验小学、中山小学和经济开发区的“无伴奏合唱”已逐渐成为江山教育的一张金名片。(祝应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