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 助“双减”落地落细

时间:2024-01-08 15:35:47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洋

首页>三衢纵览>

为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建立偏远山区县中城镇学生周末及课余生活指导体系,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充分借助地域优势,根据本地抗日英烈吕公良的生平事迹,传承博才多艺、家国情怀的“公良”精神,设计《公良少年成长册》特色家校本,以“公良精神”为核心,指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月目标形式为学生搭建周末及课余生活成长支架,制定成长体系,家校社协同共育新时代“公良少年”。

一、五育融合,助“双减”落地

(一)融德育·习传统立美德

学校践行“以德立身,以诚行事”之校训,将“双减”与德育有机融合,开展“公良少年习传统立美德”系列活动。学校以传统节日为抓手,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孩子在传统仪式中,习得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华夏美德。比如在清明节时,带领学生到“七七亭”扫墓致敬抗日烈士;中秋节与党员教师做月饼,将月饼送给孤寡老人、清洁工人、志愿者等。

(二)融智育·感党恩话未来

学校开设“红绿蓝”三色校本课程,利用“晚托”时段开展X拓展课程。通过创建红色社团,培养红色讲解员和红色引导员,举行红色故事演讲、征文、手抄报等比赛,让学生走近党史,了解中国从艰苦走向卓越的历程。依托科学社团、机器人社团,开展科技节、最强大脑等主题活动,并在《公良少年成长册》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发展智育。

(三)融体育·强体魄树自律

学校分年级精心设计不同体育锻炼活动,如:一年级50米跑,二年级同舟共济,三年级8字长绳,四年级滚铁环,五年级仰卧起坐,六年级跳短绳。既增加了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也提高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开展高质量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借《公良少年成长册》,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每日打卡记录,促使学生每天坚持锻炼,强健体魄。

(四)融美育·靓校园美心灵

学校的美育课堂不仅在教室里,还在学校的墙壁、走廊上。学生们把心目中的校园美景和校园特色绘制在文化墙上,做到每月一更新。此外,学生的手工作品也在一年一度的“华小童博会”中进行展示。

(五)融劳动·铸坚毅健身心

学校将劳动教育被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学校开设“校园·家园·田园”三园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各学段劳动清单,并从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劳动意识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量化评价。在家中,我们每月设定一个“家务劳动”集星表,学生通过家务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星星。在学校,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童心种梦”“小农夫种植园”“童心绽秋菊,馨香溢封园”“春日‘趣’觅茶,共享好‘食’光”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借助社会力量,与金星村等村社签订“一米菜园”租赁合同,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劳动教育平台。学生们在劳动中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收获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二、协同减负,促“双减”落细

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发挥家庭的强化和监督作用,发挥社会的开拓和深化作用,积极调动普惠性的社会培训机构、公益性的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教育设施等多元社会力量,促进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和良性互动,形成以学校为主导的校内外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有形的社会资源如聘请校外辅导老师在每周三下午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周末活动,让留守儿童周末有去处。以此谋求“互补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丰富留守儿童的周末生活,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开展“1+N”结对帮扶活动,联系对应的村委会或社区,每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如:学校组织学生从华埠镇新四军集结组编地——香泡树底出发,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分段式前往浙江丽水、安徽黄山等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研学。学生们以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身穿红军服、唱革命歌、画研学路线、走红色路,追寻先辈们的红色足迹。整个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愉悦身心,释放活力,还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大家在自然中学习,在集体中成长。

三、取得成效,聚育人合力

学校教育是孩子航行中的“桨”,家庭教育是孩子航行中的“帆”,社会教育是孩子航行中的“浪”。好的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最终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创设“家-校-社”一体式创新协同体,借助《公良少年成长册》开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之路,让学生将校内所学,应用于家庭,服务于社会,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有力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汪继宏  汪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