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五维四弹”“融合三力”搭建课后服务立体科学营

时间:2024-01-15 14:57:13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洋

首页>三衢纵览>

江山市积极挖掘科学实验微基地,创建“五维四弹”机制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融合家校社三力,搭建课后服务立体科学营,提高学生的科技学习力和创造力。

一、“五维”进阶,搭建立体科学营

一是零维成点,搭建个人实验台。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书桌一角摆上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杯子、气球、吸管、彩色卡纸等常见材料,将书桌改造成集写字、阅读和实验操作为一体的个人实验台,开展一些简单的小实验。以零维成点,点燃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是一维成线,搭建家庭实验室。调查科学实验探究兴趣浓厚,实验器材丰富的家庭,由学校授予家庭实验室铭牌,如“钱学森实验室”“居里夫人实验室”等。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后,选择材料,家长指导或学生独立在家庭实验室完成探究过程(遇困难可以连线老师实时指导),把实验过程拍成视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或班级钉钉群等栏目分享交流。以一维成线,串联起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是二维成面,搭建微圈科学坊。引导志趣相投的学生,设立微圈科学坊。组织成员在之江汇学校平台申报探究主题,自主报名后确定项目负责人,活动主题和地点准备好实验器材,开展课后实验活动;组织志趣相投的好友自由组合,由学校授予科学坊铭牌,共同商讨探究主题,实验开展后录制探究过程视频,发布在学校群分享。筛选评价良好的实验,在社区小剧场展示。以二维成面,铺开学生科学探究的道路。

四是三维成体,搭建社区科学营。对接社区搭建科学营,拓宽科学研究的范围,打通学生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壁垒,发挥社会力会力量传帮带作用。借力科协赞助实验器材,落实流动车科技展,开展专家进社区讲座活动,开发社区科学园扫码学习科学知识,观看科学实验视频,面对面探讨科学问题,组队进行科学小实验。组织科学营定期向社会开放、展示实验小剧场。以三维成体,构造其学生科学探究的立方体。

五是四维成像,搭建区域科学网。倡导集团教共体内各校,整合资源,积极共享,开辟互动交流格局,搭建起区域科学网。以四维成像,创造学生科学探究的生态体。

二、“四弹”实践,融通家校社合力

一是弹性时间,长短不一。弹性设置科学营活动时间,可长可短。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

二是弹性资源,因材送教。科学实验的素材源自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可以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是生活小问题,也可以研究植物变化等。落实教研室组织科学老师将这些资源编成“魔法科学营”之揭秘系列校本课程。从“神奇的力”“变色秘密植物之旅”“小电动,大功能”“热的变化”等方面,揭开科学实验的奥秘。学生可以从校本课程中选择实验题材,也可以从课外搜集实验主题进行自主探究。

三是弹性学习,灵活多样。科学营五维进阶行动中,学习方式各种各样。个人实验台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究;家庭实验室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指导;微圈科学坊借助团队的力量,更注重互相学习与分享;社区科学营聘请有科学特长的家长和社会中的科学专业人员做导师,给予技术支持;区域科学网发挥区域内全社会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是弹性展示,人小台大。学校将学生录制的视频在微信公众号钉钉班级群等平台进行展示,跨越时空,限制丰富课后学习资源,同时在学校和社区搭建科技小舞台,现场展示科学实验探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开设科学小剧场,学生自导自演,展示生活中的科学奥秘,开展每个月评选“科学小博士”活动,进行线上学生科普实验钉钉秀。

科学营项目活动不仅给学生双减后的课余闲暇时间增添了乐趣,关注了学生的天性、灵性、个性,展现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将个人、家庭、社会这三点四面辐射,织成一张科技教育大网,增强了区域影响力。(祝应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