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乡村大课堂”,开辟农村“双减”新天地

时间:2024-02-07 09:05:00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洋

首页>三衢纵览>

江山市着重加强文化礼堂、乡村实践基地阵地建设,把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相互整合,把课堂建在校园、建在田野、建在车间,助力农村学校“双减”优质落地。

一是利用乡村文化礼堂,创建乡土课程。引导学校把课堂建到文化礼堂里,充分协调乡村教育和家庭教育,让乡村大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成立假日平安服务队,指导村文化礼堂网格员建立村级平安假日服务队的组织机构,开展平安巡逻活动;指导学生制作安全宣传的海报、手抄报、标语等,开展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安全宣传活动。弘扬乡风民俗传统文化,聘请请有丰富乡村生活经验的村民宣讲乡风乡俗、家风家学,邀请本村老匠人、非遗项目的负责人向学生传授传统技艺,讲授非遗文化,培养现代小匠人、非遗文化小传人。利用农村文化大礼堂创建“快乐读书吧”,委派学校老师指导村关工委开展场地布置图书添置等,定期从学校图书馆轮换调拨书籍充实“快乐读书吧”,供学生假期、周末借阅,落实退休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开展阅读分享活动。

二是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建设实践课程。利用乡村特有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协调村里调剂部分校园附近土地无偿提供给学校当作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分配至各班使用,聘请村里的老队长、种养能手指导按节气体念种植、饲养,引导观察记录,探究思考,了解二十四节气等与农耕文化的联系;联系当地作坊、饭馆,开展研学活动,了解学习豆腐、米糕、薯花等农家特色美食制作,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走进遍布各个乡镇的木门、羽毛球企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家乡中国木门之都、中国羽毛球之乡创建历程,宣传木门、羽毛球等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利用城乡教育共富,建设特色课程。借力教育共同体的师资力量、教育科研和课程开发等优势,因地因校开发农村学校特色课程。城南小学教共体协助廿八都小学开发了“提线木偶”“剪纸”,协助石门小学开发了“江山方言”“会说话的石头”等非遗文化传承课程,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双减”实践案例,学校被评为衢州市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中山小学教共体沉浸式参与长台小学开设“嗡嗡学馆”竹文化和中蜂养殖项目化学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