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和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柯城区少工委、区教育局和中少总社浙江办事处联合承办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柯城区城南小学开展。
一是科普“趣”。科普走进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团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双减”政策的落实,精心设计了各种展教活动,旨在将科学教育和爱国教育相结合,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普之旅。来自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科学考察队的徐小龙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考经验,从“启航”、“下海”和“去极地”三个层面讲了《乘风破浪去远洋》。他把科研术语转化为“童言童语”,详细介绍了自己前往南极科考的经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南极科考的见闻。互动交流的宣讲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领略极地风光,感受科学魅力。
二是课堂“学”。“双减”不仅注重“减”,更注重“提质增效”,所以课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将科普展教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科学知识展示。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科普展教活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科普“趣”行动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教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教育性,又有实践性,将科技特色和时代特色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过徐教授拍摄的照片,同学们听他讲科学考察员和大鸟的故事。同学们随即认识了极光、极昼现象以及由极地的低温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白化天等自然奇观。
三是教师“教”。教师在科普教育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指导者,还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对科普的热情和投入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科普活动。因此,通过此次活动加强教师的科普教育培训,也是提高学生对科普的热情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