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努力探索“双减”背景后主动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落实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立德、增智、明理、强体、育美。近日,省教育厅确定了100所学校作为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衢州市有8所学校入选,其中江山市有3所学校被评为劳动教育基地学校。
一是因地制宜,劈劳动基地。“农场主”的种植园。倾心打造学校“种植园”,开辟一畦畦菜地,每一块菜地都“承包”给中高年级的各个班级。利用晚托管时间及周末假期,选择适合本季度生长的蔬菜,建议在家长带领下学习开垦、除草、播种、浇水、施肥等劳动技能。“小果农”的百果园。针对大多数学校习惯种植橘树、柚子树、桃树等果树,分配至各班,负责果树养护、浇水、除草、捉虫、“穿冬衣”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责任意识,体会丰收快乐。“小主人”的校园。建立班级劳动基地,合理设置洁具存放点,购置扫把、畚斗、垃圾袋等,每日早中晚清扫广场、操场、小径等场所。
二是“1+X”课程,提劳动素养。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顶层设计,加强课程建设,开展多样化劳动实践,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即一门必修课程——省编《劳动》课程+劳动项目化课程+节日劳动课程+特色劳动课程。1门必修课——省编《劳动》课程。安排专职教师坚持上好劳动课,同时配套相应劳动工具包辅助教学。劳动项目化课程。结合学校项目化学习课程开发,将劳动教育与项目化学习有机相融,探索开发以创意制作为主劳动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劳动节日课程。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挖掘节日资源,开发节日创意劳动课程,寓劳润德、寓劳育美、寓劳创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特色劳动课程。少年警校:联合公安部门开设“少年警校”,培养小“交警”,协助维持放学路队秩序,弥补值岗力量。种子探秘:开启了“种子探秘之旅”劳动实践活动。从一粒种子的领养开始,经历播种、发芽、成长、收获的整个周期,认识农作物及生长规律,进行简单的田间耕作与管理。
三是多彩活动,砺劳动品质。特色劳动节。确定每年五月为全市劳动节,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劳动技能开展劳动比赛。因年级落实劳动技能达标活动,一年级穿衣服、系鞋带;二年级整理书包文具;三年级扎头发叠衣服;四年级包书皮;五年级钉纽扣;六年级创意插画。职业新体验。家务劳动篇: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制定了可操作性强、可灵活调整的家务劳动清单,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优化形成个性化家务日历,锻炼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能力。练摊创业篇:利用假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赚x元钱要多久”的体验活动。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在游览桥、公园等地摆摊,体验创业的辛苦。职业体验篇:利用寒暑假,在家长的带领下,体验厨师、警理发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超市导购等不同种类职业的工作,感受劳动的艰辛,增加对劳动精神的体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四是多元评价,展劳动成果。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构建了新型劳动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劳动潜能,促进全面发展。线上+线下的多元评方式。线上:依托江山市“慧劳动”平台,实现全市(校)劳动体验线上同交流。借助“书僮”智慧校园打分系统,实现对包干区打扫情况线上评定。线下:劳动专职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每学期初,根据假期劳动作业的班级分享交流,每班评选五名劳动类“优秀假日队员”。多元评价主体。通过自评、家长评的方式,根据“慧劳动”平台数据统计,评选“家务小能手”,利用各校劳动技能大赛,通过师评、生评的方式,评选出各年级的“金巧手”和“银巧手”。多元评价展示。要求各校每学期开学初,通过展板、展台等形式展出学生假期劳动作品;校劳动技能大赛后,在课程馆展出学生劳动作品;组织每学期一次“劳动征文”,展示家校劳动共育成果。下一步,江山市将继续多渠道融合劳动教育资源,拓宽劳动实践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