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的深度推进,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多了,孩子的亲情需求更强烈了,它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学校的现实困境,尤其是留守儿童和住校生的庞大基数,让家校共育面临着第一道难关——沟通工具媒介的困难。基于孩子的心理需求,直面学校生源和资源实际,龙游县沐尘畲族小学开启了具有小规模寄宿学校特色的家校沟通发展瓶颈的“破冰”之旅。
一、智慧电话,迭代升级
1.在和县电教中心联系后,电教中心安排了第一个设备——魔点 D3。设备在学校进行试运行阶段,解决了家长与孩子间的通话问题,还能实现视频互动,拉近彼此间距离,不足之处是这个设备在连线使用时,会出现延时情况,这样就会影响使用效果。
2.视频电话 2.0——魔点 TQ1为保证视频通话的质量,学校和县电教中心沟通后,重新寻找新的设备,由此引进了魔点 TQ1亲情通话系统。魔点 TQ1亲情通话机以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为载体,利用 AI、互联网和智能化服务打造智慧校园,无缝对接钉钉,实现家校信息实时互通、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班牌中点击刷脸后进入视频通话界面,选中家长后可以进行视频通话,家长可以在手机端或电脑端通过钉钉进行视频通话。家长通过钉钉给学生发送留言或语音。学生在班牌中点击刷脸后进入亲情留言界面,学生可以查看家长的留言或语音,也可以在班牌上给家长发送留言或语音。魔点TQ1安全、便捷,家长和孩子通话十分顺畅。
3.视频电话 3.0——耳机式魔点 TQ1可以看到魔点 TQ1的电话是手持式的电话筒类型,学校考虑到学生通话时能有更加舒适的状态,将电话筒换成头戴耳机形式,最终有了耳机式的魔点 TQ1。这个耳机式版本佩戴舒适,并且隔音效果比较好,保证通话环境不互相干扰。
二、氛围营造,暖心升级
1.独立空间,畅所欲言,在浙江省侨界妇女委员会的捐助下,沐尘畲族小学对两间空寝室进行改装,改成面积约 30平方米的“教室”。学生在室内可以和家长进行视频通话,但是多位学生在同一空间同时通话难免会有互相影响。学校又对每个“亲情电话”进行外包围,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电话亭”。学生单独在电话亭内和父母视频通话的这一做法既让学生在里面与家长进行畅所欲言的通话,又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架起了家长和孩子高效沟通的桥梁。图 4:亲情空间安装独立空间
2.贴心服务,亲情空间,在学校的贴心添置下,亲情空间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同学们。推开门,简洁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暖黄的灯光陪伴着视频通话的同学们。等候的同学也不会无所事事,他们或捧一本课外书,或倚在柔软的抱枕上,或靠在舒适的沙发上。深蓝色别有一番沉稳气质,搭配原木色的椅子,亲情空间俨然成为了温暖的港湾。此空间确保了家长与孩子在相对私密与蚊香的环境下实现情感传递与亲情感化。
三、温暖热线,井然有序
1.约定时间,保接通率,亲情空间开放之初,孩子们兴趣盎然,每到午休和放学后就盼望亲子通话的占 82%。然而,由于家长受限于工作时间,孩子们的首次拨通率仅达 25%。这使得期待情绪变得焦虑,频繁尝试,久久不愿离开,这就直接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使用,小时内拨打率仅占50%。到最后实在打不通,走出电话亭的情绪都是低落的。为此,班主任通过双向沟通,提出亲情空间实施“预约制”。家长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每周可申请三个以上的“亲情时间”。随后,学校在征得学生的意愿后,制定出“亲情时间轮流表”与操作守则,以保证电话接通率。
2.分批安排,惠及全员,除住校的留守儿童外,学校还有非住校的留守儿童以及其他通校生。因作为情感的纽带,如何将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联结在一起呢?为了满足所有的学生都有打电话的机会,对住校生和通校生进行分批安排。通校生的“亲情时间”为每天午休时间,住校生在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去打电话,这样就能让视频电话惠及所有同学。
四、用心聆听,不负众托
亲情空间已经使用快一学期了,如果说遇见是故事的开始,那么携手就是温暖的篇章。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个空间的作用,倾听最真实的心声,学校在期末阶段面对全体家长进行了一次满意度问卷调查,在收到一系列好评的同时,也收集到了一些建议,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微调整。
1.错峰使用,让家长安心,现阶段学生安排通话的主要时间是住校生放学后,有家长提出,这个时间段正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电话。考虑到家长能有较长的午饭以及午休时间,通话比较方便,学校决定优化时间,实行“错峰通话”,将住校生使用时间改为午饭后,并以此重新调整了“亲情时间轮流表”,并逐一加以确认。
2.完善制度,让家长暖心,从使用情况登记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使用次数差距悬殊:一学期内,多的学生每周要打 2-3次电话,过于依恋父母,频率高到甚至让家长有些苦恼。而个别学生反应平平,竟然一次都没有使用过。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集思广益,全体老师共同商讨完善亲情空间使用制度——对学生打电话的次数控制在每周 1-2次,如果次数要增加,就要向班主任主动申请。针对那些不愿与家长交流的学生,可以创建名为“小凤凰”的互助小组,汇集善于沟通的同学一同倾听其他亲子沟通的案例。这种创新方法打破了传统的“1对 1”亲子交流,让沟通变得轻松自然的同时,叠加同地父母、同校子女的优势,开辟“N对 N”的亲子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沟通氛围。此外,如因学习、身体等特殊原因可能造成“违约”的,可由老师或同伴代为“上线”,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共同参与沟通。通过电话沟通搭建起的桥梁,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出色表现,也有机会认识各位任课老师的风采。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增进家长与学生、学校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从而取得更出色的表现。家校互助,与爱同行,协力让亲子沟通其乐融融。
一年余的实践与改进探索,“亲情空间”逐渐成为畲乡寄宿制小规模学校孩子课余时间的快乐打卡点,和父母线上幸福“约会”的绿色通道,是孩子心中的“12333亲情热线”,同时开辟了精神共富背景下的家校沟通新路径。学校创亲情空间特色项目的温暖举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多次被人民网、学习强国、教学之江、龙游传媒等媒体宣传报道,为正在不断擦亮“优学”品牌的龙游教育传递新的能量。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这一育人目标。学生在学习成长中只有家校共同合作,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最好的提升。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弥补留守儿童家庭中传统家校沟通过程中的不足和缺憾,打通家校共育的渠道,才更有效地推进“双减”工作落实,形成一张具有时代特色的家校共育一站式慧沟通“亲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