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信息科技行 让科学教育发挥实效

时间:2024-06-20 13:59:15 | 来源:中国网衢州 | 责任编辑:曹洋

首页>三衢纵览>

柯城区学校用有趣的科技实践活动,让科学教育发挥实效,助力“双减”落地,助力青少年成长。

一、着眼地域发展高起点谋划实践提升

“双减”后的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以保障。落实“双减”,需要学校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作业评价、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等要素进行优化与重构,推动学校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才能真正达到“双减”的改革目标。

一是提升教师科技实践能力。依托培训,聚焦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通识与学科相结合的研修课程。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带动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二是增加课后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供给。学校积极推广应用国家、省、市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各类优质网络免费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线上学习服务。鼓励并组织优秀教师面向学生提供免费的在线互动交流答疑、作业指导等课后辅导服务。

三是推进“科技+学校”共同体建设。今年以来,架起科技和学校的桥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公益性科普设施的科学教育功能,提升流动科普设施服务中小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科技+学校”共同体建设。

二、整合区域资源多举措推进科学教育

一是增加线上优质资源供给,构建面向人人的课程体系。引导学校结合本校师生实际,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应用线上优质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支撑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通过建设并应用与课程标准配套的各类线上优质资源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建设与应用学科整合式、项目式、探究式、混合式等新形态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是增加信息化手段供给,打造生动直观的高效课堂。加强信息化课堂环境建设,以支持互动反馈、高清直播录播等教学方式,支持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等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课堂教学服务,实现智能化学情分析,满足师生间的即时互动与实时反馈需求。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模式创新”主题,以“新通识”为主线,在区域内5所学校(白云、新世纪、鹿鸣、航埠、实验)开展了一场“U-S”模式下的“校本研修”实践。通过与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领导的靠谱COP团队合作,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区域统筹、以校为单位地开展了“基于循证课例”的校本研修和教学研究。5所学校建立了“问题设计、教学审计”等6类研修资源、形成了322份个人研修报告、5份校本研修报告,启发了区域深化“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考,工作案例在“数字创新”背景下全国师干训工作论坛上交流。

三是增加智能化工具供给,提升作业设计与评价水平。学校一方面要控制作业总量,另一方面必须提高作业设计与评价质量,突破传统全体学生统一的机械重复式“刷题”模式,依据学生特点积极探索设计分层作业、定制化作业等作业形式。

三、注重内涵建设助学生养成科学素养

一是科技实践进校园:学生体验乐趣。白云学校搭建“云雀声声”媒介课程系列,以音乐制作教育为主要载体,并融合与音乐制作教育密切相关的乐理、和声以及配器、Protools、Cubase、Logicprox等全方位智能体验的融合类课程群。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理知识和音乐知识。

二是技术空间进校园:拓展学生视野。书院中学的“雅拓创意”美术教学空间是融合信息化技术和现代美术教育理念培养初中段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个多元化的新型教学空间,为学生创造学习美术的科技领域。

三是科技设备进校园:减轻学生负担。柯城区初中借助“织布机”系统,共为学生推送2万多份为“诊断性”报告单,为各校两次提供了“到班、到师、到生”的学科数据,有力的支撑了中考的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