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车的编程数据我们还需要再调整一下,你看用这个参数运动轨迹是不是会更精准一些?”正值暑期,在衢州新星小学里,有这样一对师生正在探索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
郑炜和学生在调整编程数据
据了解“2023-2024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大赛)智能驾驶赛项”全国决赛即将在山东济南开赛,新星小学的郑炜老师带着两位参赛选手进行紧张的赛前训练。“这是我们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比赛,其实我有一些紧张也有一些兴奋,”三年级的参赛选手朱琪畅和她的队友徐子珊说道,“我们可是全省一等奖哦,这次国赛我们希望能够保二争一,获得好成绩!”
郑炜和学生在检查小车
“训练很辛苦,但是能获得成绩,这些都是值得的,”说起训练,参赛选手徐子珊表示,“谢谢学校和郑老师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和平台,郑老师是一位很认真负责的老师,他在人工智能的学习应用上给与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图为朱启畅、徐子珊获得的省级荣誉
图为刘炫元、童一凡获得的省级荣誉
据悉,朱琪畅和徐子珊参加的“2023-2024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大赛)”是教育部办公厅于2022年发布《关于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的“白名单赛事”之一,“白名单赛事”指的是由教育部公布的面向6-18岁学生的竞赛活动,而且白名单赛事的组织主体必须是由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规机构,拥更有正规、成熟的评价体系,在业内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郑炜和这些“白名单”有着不小的渊源。
“如何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更广的教育资源?”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郑炜于2022年上半年组织谋划了学校的科创社团,在探索实践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社团的作用,根据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将热爱人工智能的学生与教师们汇聚在一块,利用课间、周末的时间,积极开展科创教育工作。
学生们在参赛时
“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工智能学习环境,郑老师经常自掏腰包添置各类人工智能套件并带领孩子们前往杭州、绍兴等地进行参赛学习,”说起科创教育研究的经费,郑炜的同事们无不感慨他的热情与慷慨,“他是真的热爱教育事业!”
“人工智能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教育和计算机一样要先从娃娃抓起,”郑炜说道,“这次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浙江赛区一等奖真的令我十分开心!这证明如果家长和学校都将科创教育重视起来,学生们能取得的成绩不会比其他发达地区城市的学生落下更多,我希望能够带领学生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先行一步’。”
从假期科技实践到全国科技比赛,从校园社团建设到课题研究,在郑炜的带领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创教育育人体系正在逐渐形成,科创教育模式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通过多年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工作沉淀,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和教育部白名单赛事方面,从团队组建至今新星小学的获奖有了诸多荣誉,仅2023学年白名单赛事,新星小学的学生及学生团队就获得了18项省级奖项、15项市级奖项。
多年来,郑炜坚持为学生们进行免费赛前培训、公益课后辅导,应邀到各校开展人工智能赛事培训,为打通“科创教育最后一公里”而奔走,为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信念而不懈努力。他辅导的学生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因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启蒙而走上了科创研究的征程。郑炜说,“对于孩子们来说,对科学的兴趣就是点在心里的那一盏明灯,会为孩子们指引未来的方向,我想做孩子们科教路上的那个点灯人、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