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以“杜立特行动: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为主题的浙皖闽赣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历史研究成果交流活动在浙江衢州举行。
去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时隔一年,今年11月15日,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历史爱好者汇聚衢州,共同回顾和研究杜立特行动大救援这一历史事件。
杜立特行动,始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返航途中由于油料不足等问题,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上空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创造了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
期间,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特邀顾问潘志强向衢州市博物馆捐赠35件中美友谊相关史料。
现场,王选、罗时平、章宏晓、郑伟勇等多位研究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分享研究成果和观点。此外,黄山市档案馆、三门县档案馆和临海市档案馆的代表分别发言,交流各自对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历史的研究成果。
交流会后,参与者赴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及柯城区汪村村等地,重温历史,感受国际友谊。
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会长韩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探讨杜立特行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并加强四省人文交流。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历史的机会。组织方将整理发言记录和讨论成果,形成研讨会报告后,在相关学术平台上发布,以供更多人学习和参考,并促进后续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活动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衢州市文化高地金名片暨城市品牌工作专班指导,衢州市博物馆主办,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承办,并得到了黄山市档案馆、武夷山市档案馆、上饶市抗战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协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