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一辆满载游客的外地大巴车陆续驶进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停车场,游客们一下车就被盈川的迷人景致所吸引,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成立盈川诗社、举办盈川诗词大赛、制作节气美食“小满”粿、开发“盈”白瓷……这些由民生议事堂议出来的建议,在乡村振兴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持续的关注和助力下,成为推动盈川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源”。“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盈川知名度不断提升。”衢江区高家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牵头委员徐韶平笑着说。

今年以来,衢江区政协深入开展“创新提质年、品牌深化年”活动,有序推进委员工作室迭代升级,在提升原有10家委员工作室基础上,新设立新质生产力、新业态、山海共富等11家委员工作室,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到哪里,委员履职就覆盖到哪里。委员工作室建立中共党员+政协常委+影响力委员“三驾马车”管理体制,并由牵头委员根据委员服务能力进行点将组团,于每月21日“委员活动日”开展活动,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常态化,打响“衢‘讲’协商”履职品牌。为解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还聘请委员之外的39名专家学者为智库成员,为委员工作室高标准运行、高起点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精准设立委员工作室是提高履职质效的不二选择。”衢江区政协主要领导若有所思地说。衢江的委员工作室有的建在田间地头,有的建在厂间厨房,且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结合。山海共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招商引资企业里,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委员们结合衢江实际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和扶贫帮困工作,助推衢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把委员工作室建到界别群众中,群众想什么,政协就干什么。学校周边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聚焦这一民生关切,优学衢江委员工作室成员多次到衢江区各中小学开展实地调研,提出增设临时停车位、优化机非隔离绿植、开放地下接送系统等意见,并全力推动落实到位,广受好评,实现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委员的成就感正相提升。

各委员工作室还定期安排委员轮值接待、走访,了解社情民意,记录民生需求。在此前的走访中,康养衢江委员工作室成员发现,农村老人尤其是偏远山区独居老人普遍存在生病不愿去大医院就医问题。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协商讨论,他们提出“对在衢江辖区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实行救护车免费接诊服务”。这一举措被列入衢江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于4月正式开始实施。截至10月底,共免费接诊住院患者1474人次。“救护车免费接诊服务不仅方便看病,更解决了偏远山区独居老人就医过程中因为交通不便、费用等顾虑造成的就医负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又上升了些。”工作室牵头委员蓝建芳如是说。

从会场到工厂、从校园到医院、从社区到田间……委员工作室成员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充分发挥界别优势,用一次次深入调研、一场场热烈研讨、一份份详实提案,进一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改善,用实际行动践行“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