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春天号角,踏上时代征程。3月3日下午,浙江省“艺术扎根大地”计划启动仪式在衢州市常山县芳村未来乡村芳馨中心举办。来自浙江省各界的艺术家代表“接棒”艺术之火,准备在三衢大地上一展身手,将以文铸魂、赋能、兴业、惠民的藤蔓伸展到每一个山区。
该活动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承办,计划启动后浙江省将积极探索省级文艺家协会支持基层文艺全域发展新模式,推出“大地长歌”大型美术采风创作、艺术家驻村创作活动,推行艺术村长和乡村艺术导师,实行文艺志愿服务进乡村,助推新时代“千万工程”,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之江大地书写文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从常山开跑,常山县正式发布了常山县文艺星火计划,坚持以点带面的核心理念,资源下沉的核心逻辑以及助力共富的核心目标,为新一年常山县文化浸润行动绘就蓝图。活动现场,10项2025年省文联“艺心惠民”实事工程项目完成签约,在现场签订的6项2025年省文联支持衢州全域文艺发展结对项目签约过程中,常山县文联与浙江省美术协会签订“美术乡润行动”合作欲将从文艺创作指导、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细化发力助力人文乡村建设。
“艺术家不是乡村发展的旁观者,而是记录者、建设者和守护者,只有文艺资源直达乡村,艺术家们才能从‘源头饮水’,让艺术走出高阁走向阡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博士蔺洁青表示,只有躬身入局人文乡村建设,才能让艺术在土地上牢牢扎根,常山只是让艺术之花开遍乡野的起点。各界艺术家先后来到辉埠镇路里坑村、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沉浸式体验在文化浸润之下乡村、城镇风貌的蝶变。去年5月,常山籍作家周华诚作为省级文化特派员来到路里坑村。一次坐在羊棚咖啡前的闲谈让今年二月村里两座高达几十米的窑炉引燃春节。一座面包窑,一座“窑书房”,不灭的窑火换了燃烧的方式,从前烧石灰谋生,如今为乡村筑梦。
宋韵文化在常山源远流长,1800余年的建县史,让常山孕育出了一条诗文璀璨、绵延不断的“宋诗之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1000多首名篇佳作,常山县就此成为中华诗词之县。2019年,常山江“宋诗之河”被正式纳入钱塘江诗路黄金旅游带规划,成为全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培育名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艺术扎根,情系大地。近年来,常山县文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以高质量文艺供给赋能高品质文化生活,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增强,文艺之光照亮了精神富有的诗和远方。
通过先后打造路里坑“三衢道中”、徐村“紫薇花海”、东方巨石阵等文旅热门打卡点,常山县诗画风光带串珠成链。宋韵芳村、金色同弓等文旅品牌一举打开常山县文旅的大门,迎客八方,“画里乡村、研学走廊、康养胜地”文旅体系初步构建。东案乡金源村、新昌乡泰安、东案乡梅树底等一批艺术工作室以及天马街道天安、辉埠镇路里坑等一批艺术乡建特色村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大本营”。在深入推进艺术乡建的基础上常山县持续推进人文乡村建设,营造了以文兴村、活力迸发的乡村艺术生态,点点滴滴成就星辰大海,也让常山成为了“艺术扎根大地”的首发站。
去年7月,以南宋名相赵鼎的传奇经历为背景,巧妙地将历史厚重与文学创新相结合的长篇小说《孤马传》正式发布,黄冈山、永年寺(今万寿寺)、严谷山、草萍驿、渣濑滩等常山名胜跃然文中,宋韵文化再次以小说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以笔为媒、讴歌时代,在常山的文化热土上先后诞生了现代京剧《战士》、非遗小戏《上梁》、民间文学《常山喝彩词》、电视连续剧《大道地》等诸多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反映历史之变、时代之进、人民之呼的精品力作。
“‘艺术扎根大地’将不断推进文脉厚村、文创富村、文化惠村、文艺塑村、文明润村,为乡村发展立根铸魂赋能,为新时代文化高地开辟新场景,也为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打开了艺术实践的广阔天地。”常山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挖掘用文艺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入寻常百姓家,挖掘弘扬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在人文乡建中找到定位和拓展空间,让艺术与乡土碰撞出别样火花,为构建乡村精神家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山传媒集团供稿,作者:葛锦熙、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