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启。空旷的舞台上,一束光追打在抚琴人身上。
“赵抃(1008—1084),字阅道,衢州西安县孝悌里人。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以太子少保致仕。曾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据《宋史.赵抃传》记载: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10月17日晚,由中共衢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衢州西安高腔传习所承办编排的大型廉政婺剧《铁面御史赵抃》,在衢州学院大会堂上演。
“我就住在市区钟楼底附近,每天都要路过赵抃祠的。”看到舞台上不仅有道具琴,背景板还立着一只鹤,市民陈国芳想起儿时听过的那段典故:赵抃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去四川做官时,赵抃随身携带的东西也只有一张琴和一只鹤。陈国芳感叹:“一琴一鹤比喻为官清廉,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现在还讲给孩子听。”
近千年来,赵抃一直存活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人们怀着质朴且崇敬的心情,缅怀着一琴一鹤自相随的淡然与清廉。如今,赵抃从一个“历史人物”转化成“戏剧人物”,《铁面御史赵抃》演绎的就是赵抃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犯颜惩贪”的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接伴副使马庆长被参劾下狱,却不承认自己是贪官。殿中侍御史赵抃亲往御史台监狱提审马庆长。经赵抃言辞批驳,马庆长终于招供,其在宁州知州任上,曾送枢密使王德用之子王咸融战马二匹,之后官职一升再升。赵抃得此证词,拟章参劾王德用父子“守乱大法,政以贿成”,请求宋仁宗罢免他们的官职。
然而,宋仁宗心念王德用功高,不忍加罪。赵抃进谏不成,愤而辞职。此举明为弃官,实则要暗往宁州,搜集王咸融受贿的证据。宋仁宗看出赵抃用心,君臣相约,一旦证据确凿,即将贪官绳之以法。王德用的寿诞之日,大摆宴席,收受重礼,赵抃拿出王咸融在宁州受贿的罪证,王德用父子惊惧瘫地。宋仁宗一面盛赞赵抃是位刚直不阿的铁面御史,一面将王德用父子予以严惩。
“衢江景色分外娇,渔舟晚唱炊烟袅。铁骨铮铮世间少,真人直性品格高。一琴一鹤一白龟,三衢遍唱清官谣……”《铁面御史赵抃》通过赵抃直谏、取证、惩贪等情节,塑造了赵抃刚正不阿、忠直爱民的生动形象,彰显了北宋朝廷反腐肃贪、整饬吏治的坚定决心。
“精彩!这出戏是一坏扣一环,人物性格很鲜明。我们在台下看戏,就跟看现在的网络电视剧一样。”李睿自舟山来到衢州求学,“观看演出后,我才真正了解,赵抃为何被称为‘南包公’,他是衢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是与包拯齐名的廉吏。”
《铁面御史赵抃》能吸引年轻目光的原因不仅在于剧情结构的创新,在舞台表现上,该剧也大胆突破传统程式,既继承婺剧能文能武、文武兼备的传统特色,又注入了现代艺术的时尚元素,创造性地改造和发展了婺剧的表演程式。此外,在音乐表现上,选取了婺剧音乐中卓有影响的经典曲牌作为唱腔设计的基调。“西皮”“二簧”“流水”“叠板”“拨子”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音乐品牌,以其鲜明的地域属性,彰显了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铁面御史赵抃》虽是历史题材,但以古鉴今,对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抓早抓小,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积极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金名片。《铁面御史赵抃》作为衢州文旅人活化细化悠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大胆尝试,以国家非遗文化西安高腔婺剧为衣,以衢籍一代廉吏赵抃铁面执纪史实为体,提炼挖掘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深厚文化底蕴的清廉文化符号,进一步弘扬了“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唱响了清廉衢州的好声音,也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注入了新能量、描绘了新色彩。(徐聪琳 余晓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