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以移民后扶项目为载体,统筹使用移民资金,通过大力发展物业租赁、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产业经济,不断改善移民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底,完成全县95个移民安置村百分百消薄,其中,移民村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85个村,占全部移民安置村的89.5%。
一、三动齐驱,上下聚力推“消薄”。
一是以发展为要旨,坚持目标驱动。实行全部项目挂图作战,水库移民管理中心今年实行项目监督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每周一督办、每月一督查、每季一督报、每年一督评。强化倒逼力量,发挥驱动作用。根据计划, 2020年力争实现全县所有移民村经营性收入10万元全覆盖,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移民村占比1/3以上,5个以上移民村达到50万元。
二是以协作为重点,坚持部门联动。建立县水库移民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和协调会。例如,县民政局先后5次联合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住建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移民村集体购置县商业区金百汇店面工作,通过协调达成购置价格让利从原来的4.5%提高到5.5%,累计共节约资金50万元。
三是以项目为核心,坚持资金滚动。通过建立“项目银行”,引导移民村统筹使用3至5年资金,集中财力做大、做优“消薄”类项目。同时,整合部门资源,用移民资金撬动财政、发改、水利、农业农村等资金。2019年,合计安排三批移民后扶项目资金5023.68万元,其中3754.55万元直接用于产业“消薄”,占总扶持资金的75%。2020年共整合移民资金4147万,确定物业经济、产业发展、旅游设施、综合服务等村集体消薄项目40个,带动有效投资8813万。
▲开化县池淮镇芹源村光伏发电项目
二、三策齐施,精准发力助“消薄”。
一是用好项目政策,在物业经济上下功夫。支持并鼓励具有区位优势的集体经济薄弱移民村建设标准厂房、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等项目。同时,鼓励移民村跨区域购置商铺店面,增加村集体租金收入。截止目前,共安排项目21个,移民资金补助3493万元。另外,安排45个移民村购买店面项目、店面房78间,共补助移民资金5409.68万元。
二是用足产业政策,在光伏经济上动脑筋。依托光伏产业基础,以移民扶持资金帮助移民村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已建设光伏发电项目7个,装机容量1160.33千瓦,预算总投资765.53万元,其中水库移民资金补助405万元。预计年发电量128万千瓦,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90万元。
三用好环境政策,在美丽经济上出成效。扶持库区、移民安置村和移民经营山水、村庄、家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和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以美丽环境生发美丽经济。截止目前,已扶持建设相应乡村旅游项目共计18个。以齐溪镇龙门村为例,其以390万元移民扶持资金,实施龙门村休闲养生基地、隐龙谷游步道提升、桃花坞景区建设等休闲旅游项目,全村旅游营业收入每年稳定在4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达60万元以上。
▲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隐龙谷景区
三、三活齐激,内外给力促“消薄”。
一是激活资源,变“青山”为“金山”。利用移民村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培育特色精品移民村、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构建“一村一品牌、一乡一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扶持带动移民增收致富。目前,共培育了50个建有“两茶两中一鱼”以及绿化苗木、蚕桑、休闲旅游等不同内容产业的移民村。
二是谋活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建立县、乡、村三级项目库,通过项目库优先选择建有“造血”功能的生产开发类项目,给予谋划出有利于集体经济消薄项目的移民村资金优先安排,并优先配套特色产业村相关设施。通过近年移民扶持项目支持。2019年,农村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81元,已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4.1%。
三是建活机制,变“单干”为“团战”。探索移民村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的项目扶持机制,解决移民扶持村级项目低小、散等问题。如池淮镇通过镇级统筹、村级联建、市场运营的多元化运作方式,整合16个村移民资金共计1300万元,建设池淮镇移民创业中心项目,预计将为每个参股村新增经营性收入5万元左右。(开化县民政局 供稿 作者 程大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