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政协大会发言高“言”值,党政领导现场批示多达23条

时间:2022-04-26 14:31:44 | 来源:中国网

首页>南孔要闻>

4月25日上午,衢州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13位委员作大会发言。现场气氛热烈,委员发言亮点多、干货足!据悉,本次大会共提交90篇大会发言,现场印发30篇。市党政领导现场为委员履职打分,市委书记高屹现场批示5条,代市长徐张艳现场批示5条,党政领导现场批示共23人次,这是市政协首次创新委员大会发言党政领导现场为委员履职打分模式。

一起来围观,委员们都说了些啥。

推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延链补链主导产业

毛秋惠委员代表市政协江山委员小组发言

◆高起点谋划建设。通盘考虑三改一拆、落后产能淘汰、产业优化升级等工作。加强“低小散”小微企业入园培育。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投入力度,完善优化生产、生活等配套功能。

◆高标准引导激励。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存量土地、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开发建设小微企业园,给予优惠政策补助和考评激励。

◆高水平规范运营。制定完善实施细则、管理运营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大数字化业务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市县两级总控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优秀园区运营机构。推进应用匹配,纳入“工业强市在线”系统。

构建衢州城市地标系统提升城市辨识度

林静委员代表农工党衢州市委会发言

◆构建地标体系,整体提升城市辨识度。结合水岸转折处湾头空间节点和城市轴线对景之处,构建三大类型、七大簇群城市地标体系,强化对重要节点标志性建、构筑物设计的特色评判。聚焦人本体验,选取特色地标节点,以感知路径为重点塑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空间环境。

◆加快新地标建设,打造精品工程。以在建高铁西站、体育中心、鹿鸣山文化院街等项目为抓手,打造一批精品工程。

◆集中建设高层,丰富城市天际线。在高铁新城文礼湖节点集中建设高层建筑。

关于建设新型“帮共体”加快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建议

季婵燕委员代表九三学社衢州市委会发言

◆帮扶组团化。明确主攻方向,划分类型。部门牵头与协同,与民营企业、乡贤等组建帮扶共同体,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帮扶连片化。确定重点帮促单元实现点对点帮扶。规划空间布局,谋划产业布局,统筹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发挥帮扶力量和要素规模效应。推动资源整合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发展、文旅产业集群式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帮扶系统化。拓展帮扶领域,推动项目、产业、人才、技术等帮扶结合,培育内生发展能力和持续增收能力。

◆帮扶制度化。制定新型“帮共体”实施方案,构建精准化帮扶机制。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赋予帮促对象考核评价权。

建强基层治理综合体推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加速跑

鄢倩倩委员代表市政协常山委员小组、民进衢州市委会发言

◆纲举目张,明确权责完善“制”。“三张清单”动态健全管理,严格权责事项准入。明确职责边界,规范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执法机制,形成制度汇编和操作指南。健全乡镇法制审核保障力量。

◆条线融合,上下贯通抓好“智”。系统集成和流程再造,形成村社网格工作平台。建强指挥协调系统,提升线上协同指挥。加强乡镇业务指导,推动三级信息全链条闭环管理。

◆条围绕块,高效协同精准“治”。上下协同,梳理问题清单。执法力量与现实需求匹配,健全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开展业务培训,持续完善村社自治机制。完善网格配置,提高网格员事件预警及处置能力,优化网格员待遇方案。

抢抓机遇量质并举加快做大做强四省边际中心医院

沈燕委员代表市政协教科卫体委、民进衢州市委会发言

◆拉高发展标杆。深化交流合作,聚焦人才学科和内涵质量建设。推动“跨省通办”,适当提高住院报销比例。

◆拉大发展框架。启动医院二期和临床精准医学中心和质子中心建设。加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聚焦学科人才。“一事一议”加大G类及以上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人才“生态圈”,加大人才培训进修力度。

◆聚焦科研投入。建设医学科研平台,助推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医教学研一体化发展,创建生命健康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基地。

◆聚焦管理创新。集团化运作,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数字化改革,创新医疗数字化服务模式。探索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充分落实“两个允许”。

加快推进衢江姑蔑文化品牌塑造打造四省边际文化高地金名片

罗诚剑委员代表市政协衢江委员小组发言

◆抓研究,做好姑蔑文化传承。组建工作队伍,招考考古、历史等专业硕博人才。高质量、系统性开展南方先秦百越文化考古研究。高规格打造学术平台,开展学术研讨。

◆抓管控,做好遗址本体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遗址本身及周边环境风貌管控。纳入诗画风光带管控区,严格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保护力度与开发强度相适应。

◆抓保障,做好遗址公园建设。满足遗址公园用地保障,完善遗址公园周边基础设施。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

◆抓转化,做好特色文旅融合。建设西周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姑蔑文旅深度融合,推动遗址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

市场化运营诗画风光带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李华琴委员代表民革衢州市委会、市政协龙游委员小组发言

◆树立一体化操作思维,建共富模式。实施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综合开发,明确各区域产业和规划定位,突出产业的互补和联动性,招引大主体。

◆强化业态策划招引,建产业集群。深入挖掘潜在开发要素,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组建产业部落,建立运营招商项目库。

◆强化产品运营培育,建特色品牌。打造“一村一品牌”,推进市场运营,构建“政府+国企”为主、“投资方+运营公司+村集体+农户”为辅的运营模式。

◆强化政策赋能引领,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形成联动共赢机制。

加强谋划系统施策推进县域农产品“直播带货”健康发展

傅淑梅委员代表民盟衢州市委会、市政协柯城委员小组发言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推动“一站式”直播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国内优质直播运营商。

◆引进和培养一批行业优质人才。研究制定出台直播人才政策,大力培养县域本土网红主播与直播团队。

◆完善县域直播带货的奖补措施。扩大直播带货奖补覆盖面,提高直播带货奖补的精准度。

◆培育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加快县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直播 +县域”等业态的长效发展,加强农村网络、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县域直播带货监管力度。通过内容监管、飞行检查等手段,加强对主播的管理和约束。

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加快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孔庆红委员代表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发言

◆深化“山海协作”工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省域协同协调发展。积极争取政策和资源,将职业教育发展帮扶工作纳入其中,引导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各职业院校设立工作站。

◆深化政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精准高端培训体系促进高质量就业。加大新产业工人、工匠、“新农人”等培训力度,增挂“衢州工匠学院”,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立法进程。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四省边际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试点,统筹推进四省边际综合实训中心和四省边际职教中心一体化建设。

关于多渠道建设运营我市农村养老公益性食堂的建议

郑海峰委员代表九三学社衢州市委会发言

◆构建完善的资金筹措及用餐监管机制。构建“政府投、村上筹、单位帮、能人捐、个人掏”的资金筹措机制,在个人掏部分对老年人实行优惠政策。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逐步完善扶贫政策。村集体闲置房产使用调配优先向养老公益食堂倾斜,各区县财政年初预算留出食堂运营及补助资金。

◆发挥企业、乡贤及社会知名人士力量,发展慈善事业。充分发挥税收对社会捐赠的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热情。

◆持续推进农村公益食堂建设。条件成熟的村庄要加快建设步伐,不成熟的可提供集中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

关于发展柑橘药用产业的建议

徐小华委员代表农工党衢州市委会发言

◆开展科学规划,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制定柑橘药用产业“种植标准化、食药两用化、鲜果精品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聚化”的“五化”发展思路。

◆加强科技支撑,打造柑橘药用全产业链。加强与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龙头企业开发精深产品。

◆建立产业联盟,集聚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建立柑橘药用产业发展联盟,以“龙头+配套”的模式推动整体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培育市场,建立药用柑橘品集散区。打造华东大型药用柑橘产品交易市场,统一品牌管理,争取产业发展话语权。

◆努力创建品牌,打造柑橘药用特色品牌。把握自身优势,打造具有衢州辨识度和产品特色的区域品牌。

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调整我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的建议

曹蓉委员代表民建衢州市委会、市政协开化委员小组发言

◆重视旅游食品深加工企业的招商。用“好食材+好水源+好环境”来发展、招引我市美食产业链。

◆建立灵活多变的市场体系。建立“条块结合、层级分明”的市场营销体系,做强省内市内市场,加大对安全地区的市场营销。

◆开发康养加休闲旅游产品。重视医疗健康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空间,形成“到衢州找健康”的口碑形象,复制推广常山金源村“政府+企业+景区(村庄)”的旅游根据地模式。

◆加快文旅数字化转型。把发展文旅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我市旅游经济的优先选项,注重开发文旅结合的云产品。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张林松委员代表衢州市工商联发言

◆凝聚共识,给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浓厚发展氛围,每年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大会。提升企业家社会地位,积极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为各级人大、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强化民营经济人士培育壮大机制。

◆内外联动,给民营经济创业创新提供一股强劲动力。发挥民营经济咨询委员会作用,建议成立民营经济服务中心,设立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创业引导基金。

◆勇开新局,给民营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搭建一个大舞台。引导民营企业家助力衢州主导产业招商。引导民营企业家助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家助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