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水利:智能筑堤云上防洪

时间:2022-06-24 14:09:07 | 来源:中国网

首页>南孔要闻>

浙江水利数字化改革工作全面实施以来,常山县作为全省“区域防洪风险研判”试点地区,主动谋划积极开展场景设计,构建区域防洪风险研判平台,通过对常山港汛期情况反复模拟实践,成功实现了雨水情和灾害情况的精准预报,为共同富裕提供硬核水利防御支撑。

梳理问题,集成建设“多跨场景”。洪水预警、预报历来是个难题,有时靠天气、靠运气、靠经验的成分比较多,并且存在气象“管天上”、水利“管地上”、资规“管山上”,预报体系不一,工作协同不够等,从而导致预警信息滞后,雨量毫米等指标没有概念,可感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常山县林水局对准省水利厅数字化改革“浙里九龙联动治水”跑道,开发了“常山流域防洪”本级应用,按照需求、场景、改革“三张清单”要求,设置了“雨情水情”“气象预报”“风险研判”和“防灾协同”等4大场景。将传统的信息展示模式迭代升级为指挥互动模式,提供“全景感知、全时调控、全域协同”的区域防洪场景化驾驶舱;通过“多跨场景”支撑,在一张大屏上全面、实时的反映常山港整体防汛形势,为常山港流域防洪指挥调度提供智慧辅助。

归集数据,构建数智“最强单元”。平台构建,数据归集至关重要。常山县林业局打通6个部门业务系统,归集5万余条数据,构建12种算法模型,推动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区域防洪风险研判智治平台。梳理出数据获取、模型构建、预警制定、应行动等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30个、四级指标85个,数据网上查阅“有问一屏答”、“有求一网应”,同时,在全县3座中型水库大坝监测设备,180余处重点河湖水库视频监控、175处水雨情和水质监测站点等数据信息全覆盖入仓的基础上,接通山洪灾害、气象预报、省、市水利数据平台等7个相关系统,实现水文数据实时归仓积累,域内河湖雨、水、情状态实时感知预警。全面梳理23项水利核心业务,实时更新、动态整编库内数据,“一数一源、一数一则”确保源头数据安全准确,二次流程、功能、系统,全面重组、设计划分,在数字政府“四横四纵两端”公共基础资源和规范框架体系基础上建立高效统一的常山港流域水利数据仓,为全域洪水预警提供扎实有力数据支撑。

强化算力,开发运用“智能大脑”。“常山流域防洪”平台,充分利用归集整合的5万多条数据,构建耦合气象、水文、水动力学的网格化、分布式、精细化的“降水-产流-汇流-演进”流域算法模型,扩展定制流域防洪数字化场景,洪峰水位预见期由原3小时提升至6小时。结合气象未来24h降雨预报、实时雷达图、上游开化实时降雨和常山历年大洪水演变规律,打破县级水利数据孤岛,系统集成省、市、县3个平台水雨情数据,综合智能分析研判预报常山港洪峰出现时间,洪峰水位、流量,基本实现水文传统预报向数字化预报转型,流量预报精准度由原来85%提升至95%。通过智能分析和流程监控,形成常山港洪水5年、10年、20年、50年一遇洪水风险图,山洪易发区域五色警示图,自动生成风险提示单,对常山港全段易淹没区点、全县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实时预警提示,为预警通知、受淹地区人员转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技术支撑。

以“新利器”替换“土方法”,“152”跑道提升信息预警的精准性;“141”平台主动找人,直达基层网格“最后一公里”,处置并实现闭环反馈。目前,全程贯通的“1612”新跑道,累计生成并发布信息11万多条,汛期沿江乡镇、居民预警通知率100%,沿江在建水利工程作业人员、设备转移率100%,推动“152”和“141”平台互融互通,真正实现了“1612”新跑道的贯通。(黄杰 汪鉴忠 吴红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