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小型水库系统治理成效凸显

时间:2022-06-29 10:58:40 | 来源:中国网

首页>南孔要闻>

6月19日,浙江省衢州市发生长达3天的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县域内面雨量251.0毫米,抢测到洪峰流量5380立方米/秒,为最强“十年一遇”洪水,部分河湖水位猛涨。位于常山县球川镇的东山坞水库,20日24小时降雨量达164毫米,但由于东山坞水库实施了高质量的除险加固,水库大坝经受住了强降雨的严苛考验,顺利度汛。

建管并重,系统治理

“大雨过后,排水沟、量水堰这些容易堵塞、损坏,我们这两天重点巡查管护这些水库要件”6月22日一早,物业化管护员陈土就开始清理浮摇弄水库排水棱体排水沟堵塞的淤泥。

“十四五”时期以来,常山县以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机制建设。截至目前,常山县2022年启动实施的1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综合整治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中,2023年计划实施的14座小型水库、山塘前期项目审查工作已完成90%。

坚持“建、管、用”一体,在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常山县同步开展小型水库社会化、专业化管护模式改革,2021年12月,常山县打破传统小型水库“散养”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管护机构组建一支共88人的专业队伍,对所有小型水库统一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做到全县水库管护“一盘棋”。与此同时在汛期来临前,常山县所有水库、山塘348位防汛“三个责任人”调整落实到位,重新率定水位数据,修编监测预报预警方案、控制运用计划、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并保证可行、可用,确保汛期水雨情和险情灾情预报预警准确,抢险及时。从小农水着手,打好水利建设牌,病险水库、山塘从“心腹大患”变成了安全屏障。

数字赋能,智慧监管

启闭设施完好、水位未超警戒水位、溢洪道畅通无阻……,茶坞水库巡查员曾海河和往常一样开始了日常库区巡查。接着,他掏出手机,打开“水库管理”app,将巡查的各项数据和情况一一填入手机系统里。

另一边,在常山县林业水利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姜晨彬轻点手机,打开水雨情监控信息化系统,85座中小型水库水位、降雨量等信息了如指掌。“镜头还能拉近。”姜晨彬边操作边说,清晰的水位标尺线、修葺整齐的外坝坡、溢洪道……拖动鼠标,位于球川镇的东山坞水库不同段面,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

“我们的运管平台和乡镇基层治理四平台联通,自动抓取流转,”发现溢洪道杂草较多,姜晨彬点击水库运管平台在“工程检查”版块提交了问题清单。“省,市、县督查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精准推送至属地乡镇网格,问题秒传秒送直达一线管理责任主体,不再需要层层转发”

监测变得更方便,预警传达更加及时,数字化管理助力水库管理迈入新阶段!

生态溢价,助力共富

“陈塘水库加固过以后,蓄水灌溉顺畅多了,大晒的时候我也不愁田里缺水了。”常山县天马街道种粮大户郑贤平边在田间劳作边说,以前陈塘水库渗漏严重,汛期不敢蓄水,旱季又缺水,每年到了干旱季节,灌水都是附近村民的一件愁心事。

水库修建一新,水系工程联通了,灌溉用水不愁了,农业项目文化活动也随之而来。6月19日,在陈塘水库灌区“父亲的水稻田”基地内,常山县“艺术乡建”启动仪式暨稻田春社活动成功举行,氤氲着芬芳的田野上,“艺术助力共富”的种子播种成长。

在实施水库山塘系统治理的同时,常山县通过实施水库、山塘“生态+”转化,深度挖掘水库、山塘附加值,实施“产业+”转化,主动对接农业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把水库、山塘提升建设与沿江路道、95联盟大道、水美乡村等节点串连成线,越来越多的水库、山塘从单一的灌溉工程转变为集水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为村集体带来增收百余万元。(兰昱佳 姜成彬 吴红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