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农林大学“高校‘粮’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新店村实地参观水稻种植基地,此次实践旨在了解当地水稻种植生产基地的规模设置、经验、管理方式,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水稻种植业助力。
常山县球川镇新店村拥有优质水稻新品种和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主要负责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和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种植的再生稻产量曾在2016年刷新浙江农业之最纪录,每亩产量高达1045.8公斤。上午8:00,在基地负责人游水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水稻基地参观。基地里亩亩方田依次排开,望去无边无际,染着淡淡青色的麦穗正努力向上抽生。“路过的这些水稻都是基地的。”游水根边走边向介绍,这边一般收两季,3月上旬育苗,4月上旬下种,成熟之后由机器收、机器烘,但除此之外基本步骤还是需要人工的参与。
参观水稻基地,领略田间风光
常山县地形以丘陵为主,水稻生产完全实现规模化、全自动机械化种植比较困难,其生产环节中仍有部分环节需要人工参与。团队成员看着这一片片即将丰收的水田和辛勤劳作的人们,心里感慨万千:在这片土地上,埋下的不只是水稻幼苗,还有耕作者的心血,辛劳的汗水和人民的智慧一直以来都是助推农业兴盛发展的源动力啊!
学习两类水稻,体验乡野课堂
下午,团队成员深入田间,与水稻近距离接触。游水根向成员们介绍了基地的主要作物:连作晚稻、再生稻。其中常山再生稻的种植规模、产量水平等在全省都名列前茅,是基地的一大特色。“再生稻是一种两收,这也是它和连作晚稻的一个显著区别,连作晚稻需要两次育苗播种。而再生稻通常在3月份播种,8月份收割第一季,之后把茬留着,很快它就会发苗、长穗,到了11月份又收割一季。”游水根手指拂过面前这片再生稻,笑着向成员们介绍着。他抚摸着稻穗,眼里是满满的自豪与幸福。
团队成员在王晓敏老师的指导下还近距离观察了稻叶、稻穗的生长特征。“我们可以从叶舌部分来区分水稻和杂草,水稻有叶舌和叶耳,而所有的稗属杂草都是没有叶舌和叶耳的。”王晓敏老师掰开稻叶指着叶舌叶耳说道。团队成员作为农学专业学生,之前都是从书本中认识作物,在纸张上描绘结构。这次实践活动把教学场所从室内的课堂搬到了开阔的田野,以水田为台,团队成员上了一节真正的水稻课,另有一番收获。(作者 李韵 苏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