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服务离群众越来越近!衢州市文联文化惠民“点单”为幸福“加餐”

时间:2022-12-06 15:05:17 | 来源:中国网

首页>南孔要闻>

“各位学员,上节课我们教的国画工笔白描技法掌握了吗?”日前,在江山市清湖街道清三村文化礼堂内,实验小学美术老师倪亦将为学员们进行授课。只不过,和以往不同,这群学生主要由离退休干部、教师为主,也有工人、农民等绘画爱好者。

家住在清三村附近的徐阿姨便是来上课的学员之一。“听说村里专门开设了艺术培训课程,我第一个就报名参加,还拉上了老板和同伴一起学。”65岁的徐阿姨年轻时就喜欢唱歌跳舞,平日里会耍耍太极,跳跳腰鼓舞。一直以来想学国画,虽然清三村属于城郊,但教师资源还是比较贫乏,周边可以授课的老师几乎没有。“听村干部介绍说现在手机上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城里的画画老师,点下去他就来了,像城里年轻人点外卖似的可方便了。”

受徐阿姨的影响,其8岁的孙女小毛也通过点单方式预约参加了村里的舞蹈课,城里文化馆老师每个月固定时间都会来上课。“平常老师没有来上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村里的电视大屏来收看老师的课程,有些动作老师现场教过一遍,我们对着电视里的课程再多复习几次,基本技巧就可以掌握了。”

文化惠民重点要补齐“农村短板”。类似于徐阿姨这样的艺术爱好者在农村还有很多,但是一直来,农村缺老师、缺课程、缺管理……文艺活动、人才资源和用户需求之间普遍还未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供需对接不畅往往导致文艺惠民项目“给的群众不想要、群众想要的没有给”。而且,现在很多农村里在家的主要是“一老一小”两大群体,这些人的特点是对智能手机依然比较陌生,互联网上有文艺资源,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从哪里去找。

为解决以上问题,乘着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春风,今年7月,衢州市文联协同华数公司积极谋划建设并上线了“浙礼艺集”应用。

数字平台建设初期,衢州市文联便将各层级协会会员全部纳入应用,会员可根据取得的职称、奖项,参与文艺活动的活跃度、群众的反馈评价等评价标准进行分层分级,形成相应颜色赋码,如红码为优秀,可享受文艺外出培训、向上会员推荐等服务;灰码为后进,即该会员不够积极、不配合,文联可相应启动约谈、劝退等程序,实现动态管理,确保文联可以始终保持“两个优势”。

“我们的服务内容主要囊括政策宣讲、文艺演出、教育培训、展览展示、其他服务等五大类,根据文艺类型又分为文学、书法、美术等10个类别,包含点单、派单、接单、抢单、评单五个流程。通过打通需求和资源的供给通道,我们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解决群众“门前事”,提高“供需”匹配度和百姓获得感,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滴灌及与群众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点评”的服务模式,让惠民便民力度大大提高。”衢州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村群众年龄特点,我们特别考虑并设计了全龄段用户体验,依托华数数字电视业务,开通“电视大屏+手机小屏”两端,开设“我在礼堂逛艺集”等服务,年轻人可以用手机浏览,老人和未成年可以在电视大屏上应用,有限填补文艺服务群体的空白,实现精准供给,打通了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共同富裕,文化先行。据统计,“浙礼艺集”应用目前已上线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各类文艺资源3000余件,覆盖全省1600多万用户,全市1000余个自然村,两场线上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突破30万人次。上线以来,提供点单式文艺服务35场,线上+线下惠及2845人次,群众反映热烈,受到广泛好评。

衢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颜雪高表示,衢州市“浙礼艺集”应用是省文联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并在全省“艺术乡建”现场会上进行交流。目前该应用由衢州市文联、江山市委宣传部、开化县委宣传部共同打造,囊括了文艺惠、文艺家、文艺帮、文艺智等四大应用场景,系统构建了文艺人才资源库、文艺作品资源库、文艺活动评价指数等数据库,后台建成全景式数字驾驶舱,并在手机端、电视端成功上线了文艺频道、融媒号、小程序等。

据了解,目前,“浙礼艺集”应用基本实现了“四个全”:

一是全时段文艺服务。“浙礼艺集”展示端集文艺人才、文艺作品、文艺活动、在线交易于一体,支持线上直播、高清回看,24小时不落幕不打烊,为基层群众提供全天候文艺服务。

二是全龄段用户体验。“电视大屏+手机小屏”资源共享、链接合作,满足老中青少不同用户群体需求,并通过大屏为小屏推品牌,小屏为大屏推互动,形成“1+1>2”的效果。

三是全域段专网运营。与华数公司联动合作,建立前后端协同联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艺服务体系,依托国家专网资源优势,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四是全链条供需对接。构建文艺供给、服务、消费、评价的全流程闭环,推进文艺作品、文艺活动在线交易、实时洽谈,实现“一键点单、精准智达”,并通过服务评价、赋分管理,为协会综合考评提供数据支撑。